“借问谁传义女铭”出自唐代许浑的《题义女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è wèn shuí chuán yì nǚ m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谁传义女铭”全诗: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
四望月沉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题义女亭》是唐代许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描述了自己游玩在某个亭子中,心情愁郁,追忆往事。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身没兰闺道日明,
我离开了故乡的花房,天已经亮了,
郭南寻得旧池亭。
郭南找到了昔日的池塘和亭子。
诗人愁立暮山碧,
诗人忧郁地站在青山下,
贾客怨离秋草青。
旅行的客人对离别感到遗憾,秋草依然苍翠吗。
四望月沉疑掩镜,
向四方望去,月亮低垂,诱惑自己掩面,
两檐花动认收屏。
两边的屋檐上的花朵轻轻摇曳着,诗人看出收拢的迹象。
至今乡里风犹在,
到现在,故乡的风仍然在呢,
借问谁传义女铭。
请问是谁曾经传扬过义女的事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乡之情。诗人通过对亭子、山、月和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闷和离别的痛苦。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故乡的事情,特别是关于一位义女的传说。
赏析:
《题义女亭》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和身处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痛苦。诗人的愁闷和忧伤被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色之中,形成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整首诗篇平淡而含蓄,抒发了诗人多重情感的美丽之处。
tí yì nǚ tíng
题义女亭
shēn méi lán guī dào rì míng, guō nán xún dé jiù chí tíng.
身没兰闺道日明,郭南寻得旧池亭。
shī rén chóu lì mù shān bì,
诗人愁立暮山碧,
gǔ kè yuàn lí qiū cǎo qīng.
贾客怨离秋草青。
sì wàng yuè chén yí yǎn jìng, liǎng yán huā dòng rèn shōu píng.
四望月沉疑掩镜,两檐花动认收屏。
zhì jīn xiāng lǐ fēng yóu zài, jiè wèn shuí chuán yì nǚ míng.
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
拼音:jiè wèn shuí chuán yì nǚ mí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