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深不接过门声”出自宋代陈著的《暇日偶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ù shēn bù jiē guò mén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住深不接过门声”全诗:天赐衰年一屋清,住深不接过门声。
带泥筍角烧易熟,得雨芥心批又生。
山与云宜时弄色,鸟乘春旺自呼名。
谁能计较方来事,粥料何妨逐日营。
《暇日偶成》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宁静的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赐衰年一屋清,
住深不接过门声。
带泥筍角烧易熟,
得雨芥心批又生。
山与云宜时弄色,
鸟乘春旺自呼名。
谁能计较方来事,
粥料何妨逐日营。
诗意与赏析:
《暇日偶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生活简单,却宁静而清净的境遇。作者住得很深,很少有人来访问,没有过门的喧嚣声。这种宁静的环境使得作者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下一句"带泥筍角烧易熟,得雨芥心批又生"描绘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过着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泥土中的竹笋和菜芥可以轻易地烹饪,而且每当下雨时,心中的种子又会发芽生长。这种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依赖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山与云宜时弄色,鸟乘春旺自呼名"描绘了作者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和生物的活动。山和云彼此交融,形成美丽的景色,而鸟儿则趁着春天的旺盛时光自由自在地呼唤自己的名字。这些自然景象让作者感到愉悦,并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闲暇生活。
最后一句"谁能计较方来事,粥料何妨逐日营"表达了作者对于琐碎事务的漠视。作者认为那些琐碎的事情并不重要,他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每天细水长流的生活中。这种态度展示了他对于宁静、自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
《暇日偶成》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宁静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繁杂世事的冷漠态度,强调了追求简单生活的价值。
xiá rì ǒu chéng
暇日偶成
tiān cì shuāi nián yī wū qīng, zhù shēn bù jiē guò mén shēng.
天赐衰年一屋清,住深不接过门声。
dài ní sǔn jiǎo shāo yì shú, dé yǔ jiè xīn pī yòu shēng.
带泥筍角烧易熟,得雨芥心批又生。
shān yǔ yún yí shí nòng sè, niǎo chéng chūn wàng zì hū míng.
山与云宜时弄色,鸟乘春旺自呼名。
shuí néng jì jiào fāng lái shì, zhōu liào hé fáng zhú rì yíng.
谁能计较方来事,粥料何妨逐日营。
拼音:zhù shēn bù jiē guò mén shēng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