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笔寄嗟麟绝”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笔寄嗟麟绝”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挽蹇都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 jì jiē lín ju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笔寄嗟麟绝”全诗

《挽蹇都官》

笔寄嗟麟绝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
相为王中虑,犹以岁寒期。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
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


赏析


《挽蹇都官》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蹇都官

倾盖荆州日,
扬旌兰澧时。
相为王中虑,
犹以岁寒期。
笔寄嗟麟绝,
言忠勿驷追。
典型今已矣,
老泪不胜悲。

中文译文:

倾覆了荆州的太阳,
高扬的旌旗招展在兰澧之间。
我们相互担忧国家大事,
仍然以岁寒期盼着温暖的春天。
我用笔寄托感叹麟绝,
嘱咐你言辞忠诚,不要停驻。
那些典型已经成为过去,
我年老的泪水无法抑制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挽蹇都官》描绘了作者对国家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诗中借荆州的太阳和兰澧之间的旌旗,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诗人以自己和官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共同关心和担忧。尽管岁月如寒冬般漫长,但他们仍然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期待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诗人用笔寄托自己的感叹之情,向官员嘱咐要坚守忠诚,不要停止追求真理和公正。他感叹那些昔日的典型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逝去,但他年老的泪水仍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时代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忠诚和正义的呼唤。通过描绘岁月更迭和人事变迁,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社会变革中价值观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诗意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洞察力和感慨之情。

“笔寄嗟麟绝”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jiǎn dōu guān
挽蹇都官

qīng gài jīng zhōu rì, yáng jīng lán lǐ shí.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
xiāng wèi wáng zhōng lǜ, yóu yǐ suì hán qī.
相为王中虑,犹以岁寒期。
bǐ jì jiē lín jué, yán zhōng wù sì zhuī.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
diǎn xíng jīn yǐ yǐ, lǎo lèi bù shèng bēi.
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

“笔寄嗟麟绝”平仄韵脚


拼音:bǐ jì jiē lín jué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