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桃李花”出自宋代陈著的《次韵单君范寄梅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wú táo lǐ huā,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岂无桃李花”全诗:洛阳今何辰,姚黄委沙尘。
岂无桃李花,荆棘相仆臣。
咄咄岁成晚,山空水粼粼。
化为万叶飞,目断无可人。
谁知霜雪根,独抱寒中春。
诗词:《次韵单君范寄梅行》
洛阳今何辰,
姚黄委沙尘。
岂无桃李花,
荆棘相仆臣。
这首诗是陈著在宋代创作的作品,题为《次韵单君范寄梅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如今是洛阳的何时,
黄色的尘沙落满了遥远的地方。
岂能没有桃花李花的香艳,
而只有荆棘相互压倒的臣仆。
诗意:
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洛阳现状的感慨和思考。洛阳曾经是古代华夏文明的瑰宝,但现在却被黄色的尘沙所笼罩。作者以洛阳为象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的担忧。他不禁怀疑,如此美丽的地方为何会变得如此凄凉,为何只有荆棘和尘沙相互争斗,而没有桃花李花的繁盛。
赏析:
这首诗以寄托感情的方式,通过洛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失望。洛阳是中国古代的名城,曾经繁华灿烂,而现在却荒凉不堪。诗中的黄色尘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动荡,使得洛阳的容颜被掩盖了。作者对此感到痛心和无奈,他提到了桃花李花,象征着美好与繁荣,暗示了他对洛阳昔日的美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荆棘相互压倒的臣仆则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相互攻击的局面。整首诗以洛阳为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心和无奈,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描绘洛阳的衰败景象,诗人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cì yùn dān jūn fàn jì méi xíng
次韵单君范寄梅行
luò yáng jīn hé chén, yáo huáng wěi shā chén.
洛阳今何辰,姚黄委沙尘。
qǐ wú táo lǐ huā, jīng jí xiāng pū chén.
岂无桃李花,荆棘相仆臣。
duō duō suì chéng wǎn, shān kōng shuǐ lín lín.
咄咄岁成晚,山空水粼粼。
huà wéi wàn yè fēi, mù duàn wú kě rén.
化为万叶飞,目断无可人。
shéi zhī shuāng xuě gēn, dú bào hán zhōng chūn.
谁知霜雪根,独抱寒中春。
拼音:qǐ wú táo lǐ huā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