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向心机反覆看”出自唐代齐己的《谢《阴符经》勉送藏休上人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xiàng xīn jī fǎn fù k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自向心机反覆看”全诗:事遂鼎湖遗剑履,时来渭水掷鱼竿。
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
一林霜雪未沾头,争遣藏休肯便休。
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
诗词《谢《阴符经》勉送藏休上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描述了诗人送别艰苦修行的僧人藏休的场景。诗意深远,表达了对修行者的佩服和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和迷茫。
诗中的第一首写诗人送别藏休,诗人以自己未能修得仙人之道的遗憾,向藏休表达敬佩之情。诗人用“鼎湖遗剑履”和“渭水掷鱼竿”来指代自己悬壶济世的行为。鼎湖遗剑履指诗人怀战剑履,寄托了他立志报效国家的理想;渭水掷鱼竿则暗喻诗人乐于钓鱼,平静自然的心态。诗人希望借此向藏休传达自己对修行的向往和情感。最后两句“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则是希望借藏休的智慧和修行经验来认识道的真谛。
第二首继续表达了诗人对藏休的敬佩和羡慕之情。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观,用“一林霜雪未沾头”来形容藏休飘逸自如、不受肉体的束缚。接着,诗人提到“争遣藏休肯便休”,表达了对藏休追求真理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两句“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是诗人向藏休表示自己尚未学会的事情很多,但希望借鉴藏休的心境,以自由自在的心态随波逐流。
诗词的整体意境深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诗人对藏休的敬佩和向往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具象化的修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赞叹和较高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复强调了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用心去体悟,方能领悟道的真谛。通过赞美藏休的追求和精神境界,间接反衬出了诗人自己对修行之路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xiè yīn fú jīng miǎn sòng cáng xiū shàng rén èr shǒu
谢《阴符经》勉送藏休上人二首
shì suì dǐng hú yí jiàn lǚ, shí lái wèi shuǐ zhì yú gān.
事遂鼎湖遗剑履,时来渭水掷鱼竿。
yù zhī xián shèng cún wáng dào, zì xiàng xīn jī fǎn fù kàn.
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
yī lín shuāng xuě wèi zhān tóu, zhēng qiǎn cáng xiū kěn biàn xiū.
一林霜雪未沾头,争遣藏休肯便休。
xué jǐn shì jiān nán xué shì, shǐ kān suí chù rèn xū zhōu.
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
拼音:zì xiàng xīn jī fǎn fù k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