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官曹自在身”出自宋代葛立方的《省习堂偶题》,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é wài guān cáo zì zài s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外官曹自在身”全诗:格外官曹自在身,阖门扫轨养天真。
何须更待年三十,始约孤高不诣人。
《省习堂偶题》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葛立方。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格外官曹自在身,
阖门扫轨养天真。
何须更待年三十,
始约孤高不诣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中的闲适自在和修养天真的生活态度。他表达了不必等到年过三十,才能开始追求独立高远、不被俗务困扰的心境。
赏析:
《省习堂偶题》通过描述官曹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作者在官场中的闲适态度。"格外官曹自在身"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从容和自在,他不受琐碎事务的干扰,保持着内心的宁静。"阖门扫轨养天真"则表明他在家中悠闲自得地扫除庭院的车辙,通过这种简单的行动来培养和保持自己内心淳朴、不受外界纷扰的天真本性。
诗的后两句"何须更待年三十,始约孤高不诣人"表达了作者的独立和高洁追求。他认为不需要等到年过三十才能开始追求独立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年轻时就能够约束自己,远离喧嚣和俗务,追求内心的孤高和清静。这种态度显示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追求独立精神的重视,同时也对官场的浮躁和功利主义表达了一种不屑和超然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葛立方在官场中保持宁静自在、追求独立高洁的心境。通过对官场生活和个人追求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于内心宁静和清高追求的向往,并倡导在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和坚守这种追求,不被世俗的功利所困扰。这种态度在宋代的士人中有一定的共鸣,也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shěng xí táng ǒu tí
省习堂偶题
gé wài guān cáo zì zài shēn, hé mén sǎo guǐ yǎng tiān zhēn.
格外官曹自在身,阖门扫轨养天真。
hé xū gèng dài nián sān shí, shǐ yuē gū gāo bù yì rén.
何须更待年三十,始约孤高不诣人。
拼音:gé wài guān cáo zì zài shē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