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材画笔本同姿”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见可书示二绝并以送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cái huà bǐ běn tóng z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材画笔本同姿”全诗:诗材画笔本同姿,造物嗔人可怨饥。
行橐君无叹悬磬,褐衣我亦欠絇丝。
《次韵见可书示二绝并以送行》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细细品味君子行止,笔墨才情与我相似。上天造物,却责怪人们的饥荒。你背负行囊,却无怨言地行走,而我穿着褐衣,也未曾缺少织成的丝绸。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不同境遇。作者赞赏朋友的品行和才情,认为他们在世间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追求。作者自己则表达了对朋友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贫困状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和自身的反思。通过对比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高尚品行的敬佩,他们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了独立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作者用"造物嗔人可怨饥"的语句,表达了对造物主的质疑,认为苦难和贫困是不公平的存在。
诗中的"行橐君无叹悬磬"和"褐衣我亦欠絇丝"则分别描绘了作者和朋友的不同处境。"行橐君无叹悬磬"形象地描述了朋友背负行囊的形象,他们没有怨言地行走在世间。而"褐衣我亦欠絇丝"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贫困状况,穿着朴素的褐衣,缺少华丽的丝绸。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朋友高尚品行的敬佩和自己贫困状况的淡然接受。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中困境与贫困的思考,体现了崇尚高尚品质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立思考。
cì yùn jiàn kě shū shì èr jué bìng yǐ sòng xíng
次韵见可书示二绝并以送行
shī cái huà bǐ běn tóng zī, zào wù chēn rén kě yuàn jī.
诗材画笔本同姿,造物嗔人可怨饥。
xíng tuó jūn wú tàn xuán qìng, hè yī wǒ yì qiàn qú sī.
行橐君无叹悬磬,褐衣我亦欠絇丝。
拼音:shī cái huà bǐ běn tóng zī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