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苔藓沦此地”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苔藓沦此地”出自唐代刘长卿的《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古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ái xiǎn lún cǐ dì,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苔藓沦此地”全诗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古剑》

苔藓沦此地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赏析


古剑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中文译文:
古剑

龙泉的古匣,被苔藓所遗弃。
为何长时间隐藏锋芒,使世人抛弃。
现在铁衣上还有些沾染,宝刃却仍可试。
如果遇到赏识之人清理,会发现其锋利之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古剑,放在龙泉的古匣里已经很久,被苔藓所遗弃。作者想表达的是,这把古剑虽然历经岁月的沉淀,但它的锋芒仍然存在,依然具有剑的锐利之处。然而,世人却已经对它失去了兴趣,不再重视它。作者希望有人能够发现这把古剑的独特之处,赏识它的锋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把被遗忘的古剑,表达了作者对被世人遗弃的事物的思考和情感。古剑在诗中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一些被冷落的人和事。虽然岁月已久,但这把古剑依然保持着锐利,只需有人去发现和重视,它就能够焕发出它本应具有的光彩。这种对被忽略的价值的关注和期待,也可以被视为作者对人们对待他自己的态度的思考与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苔藓沦此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yǒng bā shǒu shàng lǐ bù lǐ shì láng gǔ jiàn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古剑

lóng quán xián gǔ xiá, tái xiǎn lún cǐ dì.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hé yì jiǔ cáng fēng, fān lìng shì rén qì.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tiě yī jīn zhèng sè, bǎo rèn yóu kě shì.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tǎng yù fú shì ēn, yīng zhī tuán xī lì.
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苔藓沦此地”平仄韵脚


拼音:tái xiǎn lún cǐ dì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