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师去趣何长”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师去趣何长”出自唐代贯休的《送僧之安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qù qù hé zhǎ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师去趣何长”全诗

《送僧之安南》

师去趣何长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标签:异国父母

赏析


送僧之安南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译文:
送僧往安南,
离别的路途长远。
头发如炎州的白雪,
心灵却沉浸在异国的芬芳中。
险峰上有凶恶的野象,
穿过汹涌的海水乘着帆船,一片荒凉。
早早地定下回吴的计划,
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和父母。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贯休写给友人送别僧人往安南的作品。诗人以距离遥远的安南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僧人的美好祝愿。

首句“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表现出安南距离诗人极远,僧人的离去也让诗人觉得无比漫长。通过“千万里”和“趣何长”这样的形容词,凸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僧人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将诗人自己炎州的白发与异国的芬芳相对照,通过对比来显露思乡之情。

随后的两句“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描绘了僧人去往安南的艰险旅程,表达了对僧人的祝福与关心。

最后两句“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回到吴地(诗人的故乡)的期望,同时也提醒友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父母。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去往安南的祝福和思念之情。通过使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和对比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表现了友情、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深的依恋之情,给人以深思。

“师去趣何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sēng zhī ān nán
送僧之安南

ān nán qiān wàn lǐ, shī qù qù hé zhǎng.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bìn yǒu yán zhōu xuě, xīn wèi yì guó xiāng.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tuì yá shān xiàng è, guò hǎi bù fān huāng.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zǎo zuò guī wú jì, wú wàng fù mǔ xiāng.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师去趣何长”平仄韵脚


拼音:shī qù qù hé zhǎng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作者简介


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作者介绍


贯休的介绍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又叫僧贯休。

贯休的轶事典故

  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7年)初,贯休离开越州,到荆州。荆南节度使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又擅长于书法,号为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