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功名事”出自宋代赵蕃的《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kǒng gōng míng sh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只恐功名事”全诗: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开桐乡,前往庐陵担任官职的心情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离开桐乡的感慨和对庐陵的期待。桐乡曾经是作者的故乡,他曾在那里担任过令官,现在他要离开了。诗中提到使者乘车前来传达消息,预示着作者即将启程离开。作者感叹桐乡的风俗习惯使人情厚重,溪山景色吸引着他在那里居住。他曾听闻过庐陵的名声,如今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了。然而,作者也担心功名之事会使他不得不舍弃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新环境的期待。通过对桐乡和庐陵的对比,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希冀。作者对桐乡的风俗习惯和溪山景色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氛围。然而,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事务的顾虑,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犹豫。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功名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与困惑。
tóu jiè ān xiān shēng bìng jì lú líng zhōu shì láng sì shǒu
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
tóng xiāng céng zuò lìng, shǐ zhě fù chéng chē.
桐乡曾作令,使者复乘车。
fēng sú yīn zǐ hòu, xī shān yào wǒ jū.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cǐ shēng wén jiù yǐ, jīn rì jiàn guī yú.
此声闻旧矣,今日见归欤。
zhǐ kǒng gōng míng shì, wú yōng jù shě zhū.
只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诸。
拼音:zhǐ kǒng gōng míng s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