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惆怅为行人”出自唐代羊士谔的《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īn chóu chàng wèi xíng r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因惆怅为行人”全诗: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péng zhōu xiāo shǐ jūn chū jì yè yàn jiàn sòng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yù yán hóng zhú hū jīng chūn, wēi bù líng bō àn fú chén.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zì shì dāng gē liǎn méi dài, bù yīn chóu chàng wèi xíng rén.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拼音:bù yīn chóu chàng wèi xíng ré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