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终年帝城里”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终年帝城里”出自唐代张继的《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nián dì chéng lǐ,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终年帝城里”全诗

《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终年帝城里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赏析


中文译文:
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题目上称是著名的礼部侍郎杨侍郎作诗,但可能是他的笔名。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自省之情。

第一句“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表明诗人与世俗时人背离,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深思熟虑。诗人认为真正能够达到心灵安宁之境的人,才具备真正领悟世情和人生的能力。

第二句“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诗人隐居在帝都长安城中,与权贵门阀并不相识。这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和独立的个性,他不以权势富贵为乐,而是选择与世隔绝、放飞心灵。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和内心追求的对立观点。他看到了世俗的虚华和浮躁,选择了隐逸和清静的生活方式,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和名利的淡漠态度,坚守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自由意志。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世情的洞察和对内心追求的执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和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的意味。

“终年帝城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ǎn huái yī zuò lù shěn shī, tí zuò shàng lǐ bù yáng shì láng
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diào yǔ shí rén bèi, xīn jiāng jìng zhě lùn.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zhōng nián dì chéng lǐ, bù shí wǔ hóu mén.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终年帝城里”平仄韵脚


拼音:zhōng nián dì chéng lǐ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张继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作者介绍


张继的介绍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