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同归家处村”出自宋代陈著的《三月五日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yǔ tóng guī jiā chù c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我与同归家处村”全诗:忆昨携儿寄小轩,儿今何在小轩存。
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
两树桃花飞痛血,一山松影护游魂。
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
《三月五日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见》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忆昔日,我带着孩子来到竺湘家的旧居南轩,孩子现在在哪里,南轩是否还留存?
如果能呼唤父亲,让他展开衣襟告诉我,怀念母亲的泪痕也会更多。
两株桃花飘落如血,一座山上松树的倒影守护着游魂。
销散和凝聚良久,突然如同见面一般,我与他们一同回到家乡的村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提到了他曾带着孩子来到竺湘家的旧居南轩,然后询问孩子现在的下落,以及南轩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景象。这表明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家庭的牵挂。
诗中提到了唤父、恋母,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呼唤父亲,听他诉说一些过去的事情,同时也感叹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泪痕也更多了。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两株桃花飘落如血,一座山上松树的倒影守护着游魂。这些意象可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但是仍有某种力量保护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他的思念和回忆得以延续。
最后两句“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表达了诗人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他们回到了家乡的村庄,一同享受家的温暖和亲情。
整首诗词以回忆和思念为主题,通过对家庭、亲情和时光流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过去的留恋之情。同时,通过具象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使诗词具有了一种唯美的艺术感。
sān yuè wǔ rì guò yún nán zhú xiāng jiā jiù yù nán xuān huái cháo jiàn
三月五日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见
yì zuó xié ér jì xiǎo xuān, ér jīn hé zài xiǎo xuān cún.
忆昨携儿寄小轩,儿今何在小轩存。
huàn diē ruò yǒu qiān shang yǔ, liàn mǔ yóu duō lèi xí hén.
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
liǎng shù táo huā fēi tòng xuè, yī shān sōng yǐng hù yóu hún.
两树桃花飞痛血,一山松影护游魂。
xiāo níng liáng jiǔ hū rú jiàn, wǒ yǔ tóng guī jiā chù cūn.
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
拼音:wǒ yǔ tóng guī jiā chù cū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