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音浩难收”出自宋代李廌的《啸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yīn hào nán shōu,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遗音浩难收”全诗: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啸台》是李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登上阮公台,独自游览的情景。他在这个时刻感到兴奋,发出一声啸叫,周围的景物因此显得宁静而幽雅。古今的意境隐约交织,天地间透着凄凉的秋意。诗人迷恋于历史的烟云,同时又惋惜音乐之美难以被完全传承。登上高台,他感受到了历史的痕迹,云散之际,对风华流转感到惋惜。回首马车重返尘世,他不禁思索,如何来安慰百般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登上阮公台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思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登上高台后,由于心情激动而发出一声啸叫,这是他对自然界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宣泄。诗中所提到的景物的清幽,凄瑟的秋意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都为整个诗词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意境。诗人对历史的迷恋和对音乐美的惋惜,表达了对流逝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最后,诗人回到尘世之中,面对百般忧虑,思考着如何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慰藉。
这首诗词通过与自然、历史和内心的对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描绘景物的清幽、凄瑟和历史的遗音,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幽静而沉思的氛围中。整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xiào tái
啸台
yán dēng ruǎn gōng tái, xìng lái liáo dú yóu.
言登阮公台,兴来聊独游。
yīn wèi ěr shí xiào, jǐng wù gù qīng yōu.
因为尔时啸,景物故清幽。
yǎn rǎn gǔ jīn yì, qī sè tiān dì qiū.
奄冉古今意,凄瑟天地秋。
ā róng mí bù lǐng, kuàng fù wǔ jūn chóu.
阿戎迷簿领,况复五君俦。
běi tiào dù xiá xiǎng, yí yīn hào nán shōu.
北眺度遐想,遗音浩难收。
dēng lín gǎn chén jī, yún sàn xī fēng liú.
登临感陈迹,云散惜风流。
rèn chē cǐ péi huí, hé yǐ wèi bǎi yōu.
轫车此裴回,何以慰百忧。
拼音:yí yīn hào nán shōu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仄韵) 入声十药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