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北辰移帝座”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北辰移帝座”出自唐代元稹的《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ěi chén yí dì zuò,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北辰移帝座”全诗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

北辰移帝座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
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
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
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


赏析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是元稹在唐代时写的一首挽歌词。诗中描述了唐宪宗逝世后的场景和他在位期间的政绩。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国家失去了重要的君主,我将随着十位圣贤一起离去。
北辰星移动了皇帝的王座,太阳正午照射到虞泉。
国家的朝廷变得空虚,华胥的神仙事物遥远而模糊。
曾经触摸过龙鳞,我现在伤心地流泪。
天宝时期留下了许多事迹,元和时期是盛世。
两个凶恶的将领被斩首,三个叛乱被平定。
开始服侍沙陀虏,然后吞并逻逤戎。
北斗星闪耀着要射击的样子,仍然有鼎湖弓弩存在。
月亮落下来西半边宫墙,星星拥挤着准备迎接黎明。
风传来殿宇中宫漏滴答滴答的声音,云低垂拂过羽仪。
道路窄,车辆很拥挤,桥梁危险,马蹄万众。
我辗转于封石之间,不曾报答皇帝的功德。

这首诗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唐宪宗逝世的悼念和对他在位时所做贡献的赞扬。诗中描绘了宫廷的变化和君主的离去所带来的悲痛。诗人通过描述国家的政务、军事和天象等细节,展现了唐宪宗的功绩和他的威严形象。

这首诗词的赏析点在于其华丽的辞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元稹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和对仗等,使诗歌格调高雅、声调流畅。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国家政务和历史事件,展现了唐宪宗的明智执政和英勇作战的品质,使诗歌充满了壮丽的气势和悼念的情感。整首诗流畅有力,富有节奏感,是一首具有历史纪实和文学价值的挽歌词。

“北辰移帝座”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àn zōng zhāng wǔ xiào huáng dì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shàn bù yuán wài shí zuò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

guó fù zhòng lí hòu, shēn suí shí shèng xiān.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běi chén yí dì zuò, xī rì dào yú quán.
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fāng zhàng yán xū shè, huá xū shì miǎo rán.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chù lín céng zài yòu, piān kū duò rán qián.
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tiān bǎo yí yú shì, yuán hé shèng shèng gōng.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
èr xiōng xiāo zhàng xià, sān pàn zhǎn dōu zhōng.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shǐ fú shā tuó lǔ, fāng tūn luó suò róng.
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
láng xīng rú yào shè, yóu yǒu dǐng hú gōng.
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yuè luò jìn yuán xī, xīng zǎn xiǎo zhàng qí.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
fēng chuán gōng lòu kǔ, yún fú yǔ yí dī.
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lù ài chē qiān liǎng, qiáo wēi mǎ wàn tí.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
gòng cuō fēng shí jiǎn, bù wéi bào gōng ní.
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

“北辰移帝座”平仄韵脚


拼音:běi chén yí dì zuò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作者简介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作者介绍


元稹的情感世界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元稹的生平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的创作风格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