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图适不就”出自唐代高适的《东平路作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tú shì bù ji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南图适不就”全诗: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
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东平路作三首》
南图适不就,
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
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
兹夕更愁霖。
明时好画策,
动欲干王公。
今日无成事,
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
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
裴回孤客舟。
渺然风波上,
独爱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
空令行者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借景抒怀,描写了作者在东平路旅行时的心情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表达了作者不愿意遵从南方的鸿图大计,而选择了向东行走。接着描述了凉风吹动的声音,以及秋水的深远,给人以忧愁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描绘了蝉鸣和树叶的落下,以及夜晚的阴霾,再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情绪。
紧接着的两句“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明天能够有机会成为王公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这一天他没有成就,只能依依想念自己的亲老农的生活。
最后两句“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展现了作者在船上的孤独心情,乘船往何处去,他喜欢汶阳这个地方。夜晚的月光清澈明亮,让他的船孤独地在水上行驶,再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意指作者独爱前山秋景,秋至时树叶屡屡飘落,使行者愁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反复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乡农村和秋景的热爱之情。
dōng píng lù zuò sān shǒu
东平路作三首
nán tú shì bù jiù, dōng zǒu qǐ wú xīn.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suǒ suǒ liáng fēng dòng, xíng xíng qiū shuǐ shēn.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chán míng mù yè luò, zī xī gèng chóu lín.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míng shí hǎo huà cè, dòng yù gàn wáng gōng.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
jīn rì wú chéng shì, yī yī qīn lǎo nóng.
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piān zhōu xiàng hé chǔ, wú ài wèn yáng zhōng.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qīng kuàng liáng yè yuè, péi huí gū kè zhōu.
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
miǎo rán fēng bō shàng, dú ài qián shān qiū.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qiū zhì fù yáo luò, kōng lìng xíng zhě chóu.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拼音:nán tú shì bù jiù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