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纸开秋晚”出自宋代曾几的《题黄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画》,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uǎn zhǐ kāi qiū w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短纸开秋晚”全诗:丛芦受风低,积潦得霜浅。
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
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
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题黄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画》是宋代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丛芦受风低,
积潦得霜浅。
沙匀洲渚净,
水澹凫鸭远。
禅扉掩昼夜,
短纸开秋晚。
欲问此间诗,
半山呼不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以及与之相伴的一种寂静和深思。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描写,展示了深秋傍晚的景象。诗中的丛芦低垂、积潦浅霜,描绘了秋天风吹芦苇和水面上浅浅的霜,给人一种凉爽、宁静的感觉。沙洲和水面洁净,凫鸭在远处游弋,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和恬淡。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意味着诗人在这个静谧的时刻沉思冥想,从而启发灵感创作诗作。最后两句“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时此地境界的赞叹,以及他的心境如同置身山中,欲问境界之高,却无法抵达。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秋天傍晚的景象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境界的感悟。诗中的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宁静、凉爽、深思的意境,给人以静心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tí huáng sì shēn jiā suǒ xù huì chóng qiū wǎn huà
题黄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画
cóng lú shòu fēng dī, jī lǎo dé shuāng qiǎn.
丛芦受风低,积潦得霜浅。
shā yún zhōu zhǔ jìng, shuǐ dàn fú yā yuǎn.
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
chán fēi yǎn zhòu yè, duǎn zhǐ kāi qiū wǎn.
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
yù wèn cǐ jiān shī, bàn shān hū bù fǎn.
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拼音:duǎn zhǐ kāi qiū wǎ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生平阅历及主要著作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 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历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煤田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复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为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英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曾几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亲属
父亲:曾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长兄:曾弼,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进士,官至提举京西南路学事。
次兄:曾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
三兄:曾开,徽宗崇宁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