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筱阴浓藓地寒”出自唐代齐己的《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ǜ xiǎo yīn nóng xiǎn dì h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绿筱阴浓藓地寒”全诗:白莲香散沼痕干,绿筱阴浓藓地寒。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莲香散沼痕干,
白莲香气散发在湖泊的痕迹上,
绿筱阴浓藓地寒。
绿色的小草丛阴影浓郁,藓地也感到寒冷。
年老寄居思隐切,
年老的我寄居在这里,思念隐居的生活非常深刻,
夜凉留客话时难。
夜晚凉爽的时候,我留住客人,难以言谈。
行僧尽去云山远,
行僧们都离去了,远远地去了云山,
宾雁同来泽国宽。
只有宾雁依然来到这片湖泊畔,这片富饶的国度非常宽广。
时谢孔璋操檄外,
现在我向孔璋表达感激之情,孔璋征战在外,
每将空病问衰残。
每次孔璋得知我虚弱病痛,都会关切地询问退休生活的衰弱。
这首诗词表达了齐己在中秋夜思念隐居生活的心情。他描绘了白莲香气散发在湖泊上的痕迹,以及绿色小草丛的阴影和藓地的寒冷,营造出寂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念和渴望,描述了自己年老寄居的情景,以及夜晚留客时的忧愁和难言之难。同时,这首诗也提到了行僧离去,只有宾雁留在湖泊边,暗示了个人的孤独感。最后,诗人感谢了在外征战的孔璋,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和关怀。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涩和思索,展现了一种对虚无和时光流转的凄迷感。
zhōng qiū xī chuàng huái jì jīng mù sūn láng zhōng
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
bái lián xiāng sàn zhǎo hén gàn, lǜ xiǎo yīn nóng xiǎn dì hán.
白莲香散沼痕干,绿筱阴浓藓地寒。
nián lǎo jì jū sī yǐn qiè,
年老寄居思隐切,
yè liáng liú kè huà shí nán.
夜凉留客话时难。
xíng sēng jǐn qù yún shān yuǎn, bīn yàn tóng lái zé guó kuān.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shí xiè kǒng zhāng cāo xí wài, měi jiāng kōng bìng wèn shuāi cán.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拼音:lǜ xiǎo yīn nóng xiǎn dì h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