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一坐此亭上”出自宋代赵蕃的《题沈临江邀凉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sī yī zuò cǐ tíng shà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正思一坐此亭上”全诗:昔我过此暑正薄,是时此亭亦新作。
竹移不问醉与迷,柯叶一敷无病箨。
今兹再来毒热新,客尘昏昏能病人。
正思一坐此亭上,骇俗宁待徵龙鳞。
世将大热比酷吏,亦以清风喻君子。
公凉何止一庭中,寒露清冰遍闾里。
嗟我行色一何心,不及亭成分韵诗。
竹溪之逸故难著,竹林之贤容可追。
《题沈临江邀凉亭》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夏日炎热为背景,以一座凉亭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宁静、高尚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描绘了过去作者曾在这座凉亭下度过的凉爽夏日,以及现在再次来到这里,却感受到了炎热的气息。作者通过描述亭中的竹子移动、柯叶茂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渴望。与此同时,他对客尘扰人、炎热病人的现状感到忧虑。
作者在亭中坐下,思考着自己与这个世俗的世界的不同。他期待着像传说中的徵龙鳞一样罕见的清风来临,以喻示君子的高洁风范。作者认为清凉之风不仅仅局限于这座凉亭,而是应该遍布天下,清凉祛除尘世之热。
诗词的赏析: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清凉、宁静的向往和对世俗炎热的忧虑。作者对竹溪和竹林的称颂,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整首诗以凉亭为中心,通过对亭内外景物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高情怀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译文、诗意和赏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赵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对清凉和高尚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炎热的反思,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tí shěn lín jiāng yāo liáng tíng
题沈临江邀凉亭
xī wǒ guò cǐ shǔ zhèng báo, shì shí cǐ tíng yì xīn zuò.
昔我过此暑正薄,是时此亭亦新作。
zhú yí bù wèn zuì yǔ mí, kē yè yī fū wú bìng tuò.
竹移不问醉与迷,柯叶一敷无病箨。
jīn zī zài lái dú rè xīn, kè chén hūn hūn néng bìng rén.
今兹再来毒热新,客尘昏昏能病人。
zhèng sī yī zuò cǐ tíng shàng, hài sú níng dài zhēng lóng lín.
正思一坐此亭上,骇俗宁待徵龙鳞。
shì jiāng dà rè bǐ kù lì, yì yǐ qīng fēng yù jūn zǐ.
世将大热比酷吏,亦以清风喻君子。
gōng liáng hé zhǐ yī tíng zhōng, hán lù qīng bīng biàn lǘ lǐ.
公凉何止一庭中,寒露清冰遍闾里。
jiē wǒ xíng sè yī hé xīn, bù jí tíng chéng fèn yùn shī.
嗟我行色一何心,不及亭成分韵诗。
zhú xī zhī yì gù nán zhe, zhú lín zhī xián róng kě zhuī.
竹溪之逸故难著,竹林之贤容可追。
拼音:zhèng sī yī zuò cǐ tíng shà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