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世屡丰年”出自宋代刘著的《顺安辞呈赵使君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ài píng shí shì lǚ fēng ni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太平时世屡丰年”全诗:太平时世屡丰年,胜事空闻父老传。
郭外桑麻如几顷,船头鱼蟹不论钱。
《顺安辞呈赵使君二首》是刘著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太平时世屡丰年,
在和平的时世里,每年都有丰收,
胜事空闻父老传。
但这些胜事只是听说父老们传颂,
郭外桑麻如几顷,
城外的桑树和麻田多大,
船头鱼蟹不论钱。
船头上的鱼和蟹不分贵贱。
第二首:
寒烟落日渡江船,
寒冬时节,烟雾笼罩着夕阳,江上的船只穿行,
瘴疠荒郊无限天。
瘴疠疾病蔓延在荒郊野外,天空无边无际。
东风不是东风面,
东风吹来的不是东风的面容,
故乡无信者何怀?
故乡的人们不再忠诚,怀有何种心情?
江湖夜雨笼寒烟,
江湖上的夜雨笼罩着寒烟,
千古情怀共一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村和江湖的场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两个不同面貌。第一首诗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描述了丰收的年景和人们对胜利的传颂。诗中的“郭外桑麻如几顷”和“船头鱼蟹不论钱”展示了农田的广阔和水产品的丰富,暗示着社会的富裕和繁荣。
第二首诗则描绘了一个荒凉和疾病蔓延的场景,用寒冷的冬天、笼罩着瘴疠和烟雾的江湖,以及故乡人们的背叛来表达社会动荡和人心不稳的情况。诗中的“东风不是东风面”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故乡人们的怀疑。然而,诗人通过最后一句“千古情怀共一船”表达了他对传统价值观和情感的坚守,表明他与历史和民众的情感是共通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景象的对比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和社会动荡的思考,并通过对故乡和传统情感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民众情感的共鸣。
shùn ān cí chéng zhào shǐ jūn èr shǒu
顺安辞呈赵使君二首
tài píng shí shì lǚ fēng nián, shèng shì kōng wén fù lǎo chuán.
太平时世屡丰年,胜事空闻父老传。
guō wài sāng má rú jǐ qǐng, chuán tóu yú xiè bù lùn qián.
郭外桑麻如几顷,船头鱼蟹不论钱。
拼音:tài píng shí shì lǚ fēng ni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诗作传承
在刘著之前,名动九州的潜山籍大诗人自是曹松,刘著的诗歌家谱自会接受曹松的诗风和诗歌语言,同时又不会承认曹松诗歌精神的存在,刘著在这种求学的态势上自会有一些有关诗歌传承的痕迹外泄,包括家乡的谚语。源潭镇的谚语其中有很多都是针对曹松的,这些谚语基本都来源于刘著对曹松诗歌传承的接纳和排斥。例如:“曹家人吃挂面,找不到头尾。”、“曹家人打狗,多把人手。”等等。这些虽然是对曹松的大不敬,但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
著书立说
刘著充当翰林编撰,具体工作是给刘祁的副手,编修十四卷《归潜志》,其中刘著的言论非常丰富,对后世的有关金史的文学,文化,以及哲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刘著在《归潜志》中学术辩说里有很多著述,元明时期的朝廷编撰多有引用。但是刘著生活在吴激,刘祈这些大才子的光环之中,其在后世的知名度自会大大的降低。 但是刘著在源潭来说,自会是当之无愧的有史以来的第一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