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处处杂鸣驺”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送崔使君赴寿州(一作刘长卿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 shēng chǔ chù zá míng zō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蝉声处处杂鸣驺”全诗: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送崔使君赴寿州(一作刘长卿诗)
列郡专城分国忧,
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
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
淮南木落早惊秋。
译文:
列郡各守城池以分担国家的忧虑,
红色马鞍和黑色头盖是古代诸侯的装饰。
仲华年轻时遇到了国君,职位还不高,
而公瑾的才能已经得到了应用和回报。
青青的草色适合训练猎鹰,
蝉声在每一个地方杂乱地鸣叫。
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可以看见,
淮南的树木早早地落叶惊动了秋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向崔使君送行的场景和思绪。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出现了两位官员的不同命运。列郡各守城池以分担国家的忧虑,而崔使君则奉命去寿州。这个对比展示了各自的责任和使命,也表达了对崔使君的祝福和对他即将承担的责任的关切。诗中提到了古代诸侯的彤幨皂盖装饰,突出了崔使君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接着诗人提到了仲华和公瑾,前者年轻且地位尚低,而后者则已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并得到了回报。这里的对比又一次突出了崔使君的责任和使命。
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的景色,如青青的草色适合训练猎鹰,蝉声在各处杂乱的鸣叫。这些描绘增添了自然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崔使君的深深思念和祝福。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可以看见,淮南的树木早早地落叶惊动了秋天。这里的描写把思念和秋天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崔使君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悲伤。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责任,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离别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动。
sòng cuī shǐ jūn fù shòu zhōu yī zuò liú zhǎng qīng shī
送崔使君赴寿州(一作刘长卿诗)
liè jùn zhuān chéng fēn guó yōu, tóng chān zào gài gǔ zhū hóu.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zhòng huá yù zhǔ nián yóu shǎo,
仲华遇主年犹少,
gōng jǐn lùn bīng wèi yǐ chóu.
公瑾论兵位已酬。
cǎo sè qīng qīng yí jiàn sǔn, chán shēng chǔ chù zá míng zōu.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qiān lǐ xiāng sī rú kě jiàn, huái nán mù luò zǎo jīng qiū.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拼音:chán shēng chǔ chù zá míng zōu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