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不复锄”出自唐代杨炯的《和石侍御山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āng jiāo bù fù ch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荒郊不复锄”全诗: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和石侍御山庄》
烟霞非俗宇,
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
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
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
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
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
酌醴焚枯鱼。
中文译文:
烟霞不是普通的宅邸,
岩壑只有幽深的居所。
水氾滥从未废弃过低洼,
荒凉的郊野不再被犁耕。
浓密的树影遮挡了山间,
淡淡的花香在湖泊间稀疏。
广阔的水沟防止斜径,
平静的堤坝夹着小渠。
莲房仿佛实在存在,
竹节重重却显虚幻。
寂静地与繁华城市隔离,
品饮醴酒,燃烧枯鱼。
诗意:
这首诗以山庄为背景,表达了对幽静自然环境的赞美和追求。诗中描绘了山庄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与自然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并提醒人们应该珍惜自然与幽静的居住环境。
赏析:
诗人通过对山庄环境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烟霞、岩壑、山树、泽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山庄中的静谧与幽深之美。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山庄的宁静,诗人表达了追求宁静与自然生活的意愿。诗中的酌醴焚枯鱼一句,既是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烦扰的一种拒绝。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流畅自然的韵律表达了杨炯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呼唤人们重新关注自然与宁静生活的重要性。
hé shí shì yù shān zhuāng
和石侍御山庄
yān xiá fēi sú yǔ, yán hè zhǐ yōu jū.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shuǐ jìn hé zēng quǎn, huāng jiāo bù fù chú.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yǐng nóng shān shù mì, xiāng qiǎn zé huā shū.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kuò qiàn fáng xié jìng, píng dī jiā xiǎo qú.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lián fáng ruò gè shí, zhú jié jǐ zhòng xū.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xiāo rán gé chéng shì, zhuó lǐ fén kū yú.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拼音:huāng jiāo bù fù ch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六年(661)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县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
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