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官好自忧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官好自忧民”出自宋代陈著的《元夕风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ān hǎo zì yōu mí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官好自忧民”全诗

《元夕风雨》

官好自忧民

明日又元日,村祠一哄人。
溪山浑是雨,镫火若为春。
忍见饥成鬼,痴将饱望神。
谁知生意处,官好自忧民


赏析


诗词:《元夕风雨》
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诗意:
《元夕风雨》这首诗表达了在元宵佳节的时刻,作者对于民众的关切和对官吏的期望。诗中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元宵夜晚,村庄的祠堂里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山间溪水被大雨淋湿,仿佛春天的景象。然而,诗人却忍不住看到了饥饿成为鬼魂的景象,同时也感叹官吏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对民生却漠不关心。

赏析:
《元夕风雨》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之情。诗中使用了雨、火、鬼、神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村庄的祠堂里人们的喧闹场景,展示了人们欢庆节日的热闹和繁忙。这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元宵节的氛围,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感觉。

接着,诗人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社会现象。他用大雨淋湿的溪山来比喻春天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诗人又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他用“饥成鬼”这一形象,暗示了贫困和饥饿带来的痛苦,以及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同时,诗人以“官好自忧民”来批评官吏们只顾自己的私利,对于人民的疾苦却漠不关心。这一批评意味深长,呼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象为隐喻,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官吏失职的愤慨。这首诗既描绘了热闹喜庆的元宵节,又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给人以深思和警醒。

“官好自忧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án xī fēng yǔ
元夕风雨

míng rì yòu yuán rì, cūn cí yí hòng rén.
明日又元日,村祠一哄人。
xī shān hún shì yǔ, dèng huǒ ruò wéi chūn.
溪山浑是雨,镫火若为春。
rěn jiàn jī chéng guǐ, chī jiāng bǎo wàng shén.
忍见饥成鬼,痴将饱望神。
shéi zhī shēng yì chù, guān hǎo zì yōu mín.
谁知生意处,官好自忧民。

“官好自忧民”平仄韵脚


拼音:guān hǎo zì yōu mí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作者介绍


陈著的生平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