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遣是非来到耳”出自宋代刘子翚的《有酒》,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qiǎn shì fēi lái dào ěr,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莫遣是非来到耳”全诗:谁爱好事许相过,有酒何妨醉面酡。
兄弟偶同词馆逸,林泉偏傍故园多。
晨锺屡趁伊蒲饭,晚艇时听欸乃歌。
莫遣是非来到耳,只应憨睡奈閒何。
《有酒》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酒何妨醉面酡,
谁爱好事许相过。
兄弟偶同词馆逸,
林泉偏傍故园多。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豪放不羁之情。他表示有酒在手,何妨醉饮,不必拘泥于琐事。他不愿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相交,认为他们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相反,他更喜欢与志同道合的兄弟在词馆中共同畅游。他青睐于郊外的林泉之间,因为那里靠近他的故园,充满了他的童年回忆和情感。
晨钟屡趁伊蒲饭,
晚艇时听欸乃歌。
莫遣是非来到耳,
只应憨睡奈闲何。
作者在清晨常常趁着鸣钟之时去享用早餐,晚上则乘坐小船聆听歌曲。他希望不要让是非之事干扰到自己的耳朵,只愿意悠然自得地入睡,无忧无虑地度过闲暇时光。
这首诗词展现了刘子翚的豪放洒脱的性格,他不愿受制于世俗的琐事和是非纷争。他喜欢享受酒的欢愉,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在。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状态,他表达了对人生简单乐趣的追求,以及对俗世烦忧的抛却。这首诗词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引发读者对自由、宁静和内心平和的思考。
yǒu jiǔ
有酒
shuí ài hào shì xǔ xiāng guò, yǒu jiǔ hé fáng zuì miàn tuó.
谁爱好事许相过,有酒何妨醉面酡。
xiōng dì ǒu tóng cí guǎn yì, lín quán piān bàng gù yuán duō.
兄弟偶同词馆逸,林泉偏傍故园多。
chén zhōng lǚ chèn yī pú fàn, wǎn tǐng shí tīng ǎi nǎi gē.
晨锺屡趁伊蒲饭,晚艇时听欸乃歌。
mò qiǎn shì fēi lái dào ěr, zhǐ yīng hān shuì nài xián hé.
莫遣是非来到耳,只应憨睡奈閒何。
拼音:mò qiǎn shì fēi lái dào ěr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