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归来日”出自宋代魏杞的《送左彦武归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é guì guī lái r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折桂归来日”全诗:折桂归来日,西风万里秋。
锦衣天上客,红叶渡头舟。
把酒难为别,题诗更欲留。
明朝山水隔,何日是重游。
《送左彦武归乡》是宋代诗人魏杞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折桂归来日,西风万里秋。
锦衣天上客,红叶渡头舟。
把酒难为别,题诗更欲留。
明朝山水隔,何日是重游。
译文:
在折桂之役获胜归来的日子里,秋风吹过万里草原。
身着锦衣的宾客在天空中飞行,红叶飘落在渡口的小舟上。
临别时难以舍弃美酒,更想题下诗句留下回忆。
明天的早晨,山水将会隔离我们,何时才能再次重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离别的场景,送行者与归乡的宾客告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离别之情和对重逢的渴望。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西风吹拂着广袤的草原,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景象与离别的情感相呼应,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以锦衣天上客的形象描绘归乡的宾客,给人一种超然尘世的感觉。红叶飘落在渡口的舟上,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
在离别时,诗人难以割舍美酒,更想通过题诗的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记。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归乡者的美好祝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重逢的渴望。明天的早晨,山水将会隔离彼此,诗人不禁问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聚,重游往日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重逢的向往。它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们在离别中寻求快乐和美好的一面。这首诗既有离愁别绪的情感体验,又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一种深思和共鸣的感受。
sòng zuǒ yàn wǔ guī xiāng
送左彦武归乡
zhé guì guī lái rì, xī fēng wàn lǐ qiū.
折桂归来日,西风万里秋。
jǐn yī tiān shàng kè, hóng yè dù tóu zhōu.
锦衣天上客,红叶渡头舟。
bǎ jiǔ nán wéi bié, tí shī gèng yù liú.
把酒难为别,题诗更欲留。
míng cháo shān shuǐ gé, hé rì shì zhòng yóu.
明朝山水隔,何日是重游。
拼音:zhé guì guī lái rì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魏杞(1121—1184)南宋官员。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金兵南犯,以礼部尚书衔任金国通问使。十月至盱眙,金方拥兵攻淮,问宋使来意,欲求观国书,割商秦地及增输岁币20万等事,他一概不许。抵高邮时,金复索信使面议,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至燕山,金主以国书不称臣而称侄大怒,绝其饮食。杞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终以礼待。隆兴和议成,受孝宗褒奖,历任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罢相,后知平江府。终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归居鄞县小溪,人称碧溪先生。1184年(淳熙十一年)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翠屏山,郑清之书神道碑,今存。
魏杞的纪念祠堂位于鄞州区古林镇西边的蜃蛟村,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屋前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太廉堂”三个字。虽然这匾已经是满目疮痍,但依稀还能够看出它的金光闪烁,显示它昔日的辉煌。
这里曾经是南宋著名丞相魏杞的纪念祠堂。老屋已经破旧不堪,但这块由皇帝亲赐并御书的三个金字“太廉堂”牌匾依然悬挂在门口。木柱两边还能依稀可辨一副对联:“两代公卿传世泽,协理朝纲扶宋室”。
“战战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月一轮。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傅奕叶孙。”这是宋朝名相史浩赠与魏杞的“太廉堂”诗。
宋淳熙十年(1184年)魏杞64岁时,因旧伤复发而卒。嘉泰年间,宋宁宗根据魏杞功绩赐谥文节,次年择葬于奉化飞凤山上,魏杞的后裔遂迁居蜃蛟魏家合族。每年清明,在蜃蛟魏家的历代子孙,还按例去奉化飞凤山庄祭扫祖墓,缅怀魏氏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