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汉廷与目策英豪”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汉廷与目策英豪”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六月五日集英殿策士从官待宣于内军器库廓》,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 tíng yǔ mù cè yīng háo,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汉廷与目策英豪”全诗

《六月五日集英殿策士从官待宣于内军器库廓》

汉廷与目策英豪

汉廷与目策英豪,投钓知谁首掣鳌。
百日红莲纶阁迥,万年枝拂禁城高。
内廓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
西抹东涂浑忘却,一絇短雪不堪搔。


赏析


《六月五日集英殿策士从官待宣于内军器库廓》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月五日,集英殿中聚集了众多才士和官员,等待内廷宣布命令,前往军器库廓。
汉廷与目策英豪,投钓知谁首掣鳌。百日红莲纶阁迥,万年枝拂禁城高。内廓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西抹东涂浑忘却,一切短雪不堪搔。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在六月五日,在集英殿内举行的一场重要会议。会议上聚集了许多才士和官员,等待内廷发布命令,前往军器库廓。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景象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这场会议的期待和对国家兴旺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景物和意象的方式,表达了洪咨夔对国家兴旺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下面分析每个诗句的意义:

- "汉廷与目策英豪":这句话指的是在会议上聚集了许多才士和官员,意味着会议的重要性和参与者的英勇才华。
- "投钓知谁首掣鳌":这是一个比喻,表示会议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出最有才能的人才,就像投钓一样,要看谁能够捕捉到最大的鳌鱼(指最有才能的人)。
- "百日红莲纶阁迥":这句话形容纶阁(指集英殿)的景色壮丽美丽,莲花盛开了一百天,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
- "万年枝拂禁城高":这句话描绘了禁城高耸入云,万年的树枝拂动着禁城,象征着国家的长久和稳固。
- "内廓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这两句描述了会议在内廓举行,永风吹拂着会场,辇道上的车辆归来的时候月光照耀着官员的服装。这里通过描绘会议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会议的期待和充满希望的情感。
- "西抹东涂浑忘却,一切短雪不堪搔":这句话表示忘却了西方的困扰和东方的混乱,一切短暂的困难不足以阻挡国家的发展。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社会秩序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会议的期待和希望。

“汉廷与目策英豪”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ù yuè wǔ rì jí yīng diàn cè shì cóng guān dài xuān yú nèi jūn qì kù kuò
六月五日集英殿策士从官待宣于内军器库廓

hàn tíng yǔ mù cè yīng háo, tóu diào zhī shuí shǒu chè áo.
汉廷与目策英豪,投钓知谁首掣鳌。
bǎi rì hóng lián lún gé jiǒng, wàn nián zhī fú jìn chéng gāo.
百日红莲纶阁迥,万年枝拂禁城高。
nèi kuò zuò yǒng fēng shēng xí, niǎn lù guī chí yuè yìng páo.
内廓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
xī mǒ dōng tú hún wàng què, yī qú duǎn xuě bù kān sāo.
西抹东涂浑忘却,一絇短雪不堪搔。

“汉廷与目策英豪”平仄韵脚


拼音:hàn tíng yǔ mù cè yīng háo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作者简介


洪咨夔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作者介绍


洪咨夔的介绍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