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未忧衰”出自宋代赵蕃的《呈邢叔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sú wèi yōu shuā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风俗未忧衰”全诗:前辈已云远,公身亲见之。
老成疑故在,风俗未忧衰。
问学本日用,文章先达辞。
从兹得夷步,不复困多歧。
《呈邢叔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表达对邢叔的敬仰之情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邢叔的赞赏和对学问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前辈已云远,
公身亲见之。
老成疑故在,
风俗未忧衰。
问学本日用,
文章先达辞。
从兹得夷步,
不复困多歧。
这首诗词通过对邢叔的称颂和学问的探讨,表达了作者的敬意和对前辈学者的追随之情。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邢叔的崇敬之情。邢叔被视为前辈学者,他的学问渊博,广为人知。作者亲眼见到邢叔的学问和见解,使得他对邢叔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认为邢叔的学识和智慧超越了时代,他的见解老成稳定,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衰退。作者对邢叔的追随和学习,希望能够像邢叔一样,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能够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文章。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邢叔的赞美和对学问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和对学问的追求。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文字质朴而含蓄。作者对邢叔的学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邢叔的见解老成稳定,不受时代风俗的影响。这种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重视。
此外,诗词中还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身学习的期许。作者希望能够从邢叔那里得到启示,能够在学问上有所突破,使自己的文章能够达到邢叔那样的高度。诗词中的"夷步"一词指的是超越常人的步伐,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超越一般人,不再受困于琐碎琐事和迷茫的追求,而是能够在学问上有所建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邢叔的敬仰之情和对学问的追求,表达了他希望能够从邢叔那里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期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宋代学者的崇高风范和对学问的无尽追求。
chéng xíng shū sān shǒu
呈邢叔三首
qián bèi yǐ yún yuǎn, gōng shēn qīn jiàn zhī.
前辈已云远,公身亲见之。
lǎo chéng yí gù zài, fēng sú wèi yōu shuāi.
老成疑故在,风俗未忧衰。
wèn xué běn rì yòng, wén zhāng xiān dá cí.
问学本日用,文章先达辞。
cóng zī dé yí bù, bù fù kùn duō qí.
从兹得夷步,不复困多歧。
拼音:fēng sú wèi yōu shuāi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