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中觅似君稀”出自唐代张籍的《赠项斯(一作王建诗,题云赠贾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rén zhōng mì shì jūn x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万人中觅似君稀”全诗: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门连野水风长到,驴放秋原夜不归。
日暖剩收新落叶,天寒更著旧生衣。
曲江亭上频频见,为爱鸬鹚雨里飞。
赠项斯(一作王建诗,题云赠贾岛)
端坐吟诗忘忍饥,
万人中觅似君稀。
门连野水风长到,
驴放秋原夜不归。
日暖剩收新落叶,
天寒更著旧生衣。
曲江亭上频频见,
为爱鸬鹚雨里飞。
诗词中文译文:
给予项斯(或称王建),天天坐在那里吟诗,却忘记了饥饿。
在万人之中,很难找到像你一样的人。
门连着野水,风吹了很长时间,
驴子被放在秋原上,夜晚也不归来。
在温暖的阳光下,只剩下新落叶,
天寒更衣那袄衣。
在曲江亭上频频可以见到,
因为喜欢鸬鹚在雨中飞翔。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张籍给予项斯(或称王建),或者题云给予贾岛的一首赠诗。诗人描述了项斯(或王建)像吟诗忘记了饥饿,与众不同的情况。诗人对项斯(或王建)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诗人也通过描述驴子被放在秋原上夜晚不归来的情景,表达了项斯(或王建)离群索居、独立自主的个性。诗人描述的温暖阳光下只剩下新落叶,天寒更衣那旧生衣,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最后,诗人以曲江亭上鸬鹚在雨中飞翔为结尾,以独特的形象表达了对项斯(或王建)不拘一格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项斯(或王建)的独特个性和不拘一格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与众不同的景象和形象的运用,让读者对项斯(或王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时间的变迁和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和岁月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既注重了对项斯(或王建)个人特质的描绘,又融入了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有所感悟。
zèng xiàng sī yī zuò wáng jiàn shī, tí yún zèng jiǎ dǎo
赠项斯(一作王建诗,题云赠贾岛)
duān zuò yín shī wàng rěn jī, wàn rén zhōng mì shì jūn xī.
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mén lián yě shuǐ fēng zhǎng dào,
门连野水风长到,
lǘ fàng qiū yuán yè bù guī.
驴放秋原夜不归。
rì nuǎn shèng shōu xīn luò yè, tiān hán gèng zhe jiù shēng yī.
日暖剩收新落叶,天寒更著旧生衣。
qǔ jiāng tíng shàng pín pín jiàn, wèi ài lú cí yǔ lǐ fēi.
曲江亭上频频见,为爱鸬鹚雨里飞。
拼音:wàn rén zhōng mì shì jūn x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