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传授尽门生”出自唐代齐己的《寄蜀国广济大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qiān chuán shòu jǐn mén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三千传授尽门生”全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寄蜀国广济大师
冰压霜坛律格清,
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
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
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
不得携筇一路行。
中文译文:
寄给蜀国的广济大师
冰压霜坛,律格清晰,
传授了三千门徒。
禅心完全融入空无踪迹,
搜寻寂静中的诗句有声。
整个国家繁华景象只是自我欣喜,
两个朝代的变迁未曾惊动过。
我最终还是想与你约定前往岷峨,
却无法带上手杖,踏上旅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蜀国广济大师的寄语。诗人首先描绘了广济大师的卓越才华和教学的广泛影响力,描述他传授给了三千门徒。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广济大师禅心的赞美,称其完全融入了空无踪迹的境界,而且他的诗句如同在寂静中发出声音一般。
然后,诗人用"满国繁华徒自乐"表达了他对全国人民陷入繁华忙碌而不自知的遗憾。两个朝代的变迁对于广济大师而言并没有带来惊讶,但此时诗人已经有了离去的念头,想和广济大师约定一起去岷峨,但却无法带上手杖,无法一同踏上旅途。
整首诗意味深远,通过对广济大师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与诗歌创作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友别离的惋惜之情。
jì shǔ guó guǎng jì dà shī
寄蜀国广济大师
bīng yā shuāng tán lǜ gé qīng, sān qiān chuán shòu jǐn mén shēng.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chán xīn jǐn rù kōng wú jī,
禅心尽入空无迹,
shī jù xián sōu jì yǒu shēng.
诗句闲搜寂有声。
mǎn guó fán huá tú zì lè, liǎng cháo gēng biàn wèi zēng jīng.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zhōng sī xiāng yuē mín é qù, bù dé xié qióng yí lù xíng.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拼音:sān qiān chuán shòu jǐn mén sh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