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归沧海寺”出自唐代齐己的《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其年闰五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guī cāng hǎi s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忆归沧海寺”全诗:一百二十日,煎熬几不胜。
忆归沧海寺,冷倚翠崖棱。
旧扇犹操执,新秋更郁蒸。
何当见凉月,拥衲访诗朋。
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其年闰五月)
一百二十日,煎熬几不胜。
忆归沧海寺,冷倚翠崖棱。
旧扇犹操执,新秋更郁蒸。
何当见凉月,拥衲访诗朋。
中文译文:
夏满之日,我忍受了一百二十个日子的煎熬,几乎无法承受。
我怀念归去的沧海寺,在冷冷的翠崖边倚靠。
旧扇仍然握在手中,新秋更加炽热。
何时才能见到清凉的月亮,穿上僧袍寻找诗人朋友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孙支使的一首诗。诗人以夏日满盛之时作为时光的标志,述说着在一百二十个日子中的苦痛经历。诗人思念归去的沧海寺,透露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对宁静僻静之地的怀念。倚靠在冷冷的翠崖边,表达了对人事无常、世事冷漠之感。旧扇仍在手中,展示了诗人持久不变的坚持,而新秋的到来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诗人希望能在凉爽的秋夜中见到明亮的月亮,穿上僧袍寻找诗人朋友,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抑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时间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烦恼和对内心的追寻。
xià mǎn rì ǒu zuò jì sūn zhī shǐ qí nián rùn wǔ yuè
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其年闰五月)
yī bǎi èr shí rì, jiān áo jǐ bù shèng.
一百二十日,煎熬几不胜。
yì guī cāng hǎi sì, lěng yǐ cuì yá léng.
忆归沧海寺,冷倚翠崖棱。
jiù shàn yóu cāo zhí, xīn qiū gèng yù zhēng.
旧扇犹操执,新秋更郁蒸。
hé dāng jiàn liáng yuè, yōng nà fǎng shī péng.
何当见凉月,拥衲访诗朋。
拼音:yì guī cāng hǎi sì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