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槛欲沾衣”出自唐代许浑的《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怀古)》,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kǎn yù zhān y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凭槛欲沾衣”全诗: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怀古)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中文译文:
曾经的故国现在何处,扁舟竟不归。
云朵移动,山峦变得模糊;江湖辽阔,树木依依。
夕阳下,数不尽的船帆落下;秋天的声音,只有一声雁鸣。
此刻,我也要送别客人,倚在栏杆上,欲壑难填。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松江渡口无法回到他的故乡的遗憾和愁思。他感叹着过去的时光,对现实的变幻感到困惑和伤感。他欣赏自然景色,但也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离别。在送别客人时,他深感离人之苦,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的写景手法独到,描绘了故国如今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叹和思考。诗中运用了意象丰富的语言,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诗人对往昔故国的怀念之情,到对现实的疑惑和无奈,再到对离别的痛苦的感受,全诗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情怀。诗人以极简的文字精准地把握了情感和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产生共鸣。整首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唐诗。
sōng jiāng dù sòng rén yī zuò sōng jiāng huái gǔ
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怀古)
gù guó jīn hé zài, piān zhōu jìng bù guī.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yún yí shān mò mò, jiāng kuò shù yī yī.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wǎn sè qiān fān luò, qiū shēng yī yàn fēi.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cǐ shí jiān sòng kè, píng kǎn yù zhān yī.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拼音:píng kǎn yù zhān y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