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事隔丹霄兴”出自唐代齐己的《送谢尊师自南岳出入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duō shì gé dān xiāo xì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几多事隔丹霄兴”全诗: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译文:送谢尊师离开南岳前往京城
曾经听到鹿鸣,逢世乱,因此披着羽服潜隐在衡阳。
经历了许多事情,隔绝了丹霄的繁荣,三十年过去了,我的两鬓已经有了霜。
未能将芝朮的精力用尽,风骚却始终没有激刚肠。
中朝朝廷尚有过去的知音,只可惜如今入了悠悠帝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齐己写给他的尊师谢尚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齐己隐居衡阳的生活,以及与尊师谢尚相识并共同修道的经历。
诗人首先提到了曾经听到的“鹿鸣”,这里可以理解为上苍的旨意,也可以理解为尊师的教诲,使得齐己心生追随之意。随后,齐己因为世乱而选择了隐居,在衡阳过上了隐士的生活,披着羽服,与尊师一同修道。
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十年,齐己一直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他说自己的两鬓已经有了霜,可见他已经年事已高。他用“芝朮未甘销勇气”来形容自己仍未能将精力用尽,还有许多心血未能施展出来。虽然风骚依然存在,但却无法激发起当年的豪情壮志。
最后,齐己抱怨现在的朝廷里没有像以前那样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的知音了。虽然他将尊师谢尚视为至友,但对于整体的朝廷,他感到的是悠悠帝乡,与他的追求和理想有着巨大的距离。
整首诗词抒发了齐己对尊师、对修道理想的忠诚与努力,同时也对朝廷的朽敝和对自己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表达了不满之情。这首诗词显示出了齐己思想追求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情感价值。
sòng xiè zūn shī zì nán yuè chū rù jīng
送谢尊师自南岳出入京
céng tīng lù míng féng shì luàn, yīn pī yǔ fú yǐn héng yáng.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jǐ duō shì gé dān xiāo xìng,
几多事隔丹霄兴,
sān shí nián chéng liǎng bìn shuāng.
三十年成两鬓霜。
zhī shù wèi gān xiāo yǒng qì, fēng sāo wú nà jī gāng cháng.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zhōng cháo jiù yǒu zhī yīn zài, kě shì yōu yōu rù dì xiāng.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拼音:jǐ duō shì gé dān xiāo xìng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