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深试拥羊裘”出自宋代陈允平的《宴清都》,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 shēn shì yōng yáng qiú,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寒深试拥羊裘”全诗:听彻南楼鼓。
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
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
巡檐细嚼寒梅,叹寂寞、孤山伴侣。
更信有、铁石心肠,广平几度曾赋。
寒深试拥羊裘,松醪自酌,谁伴吟苦。
摩挲醉眼,阑干笑拍,白鸥惊去。
梁园胜赏重约,渐玉树、琼花处处。
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
《宴清都》是一首宋代陈允平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听到南楼鼓声。寒冷的夜晚里,玉壶中的冰漏流动得很慢。重新铺设锦幄,低垂青毡,曲折通向朱红的门户。巡视屋檐细细地品味寒梅,感叹寂寞,只有孤山作伴。更加坚信有些人心如铁石,广平几次赋诗表达过这种心情。在深寒中试着裹上羊裘,自己倒酒,不知道谁能陪伴我吟唱苦涩的诗句。轻抚着醉眼,笑着敲打着栏杆,白鸥受惊飞去。梁园景色美丽,处处都是玉树和琼花。只是担心垂柳的枝条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春风,是否已经青青欲动。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宴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诗人在听到南楼鼓声后,回忆起了过去的岁月和心情。他触摸着酒杯,思念着曾经的伴侣,但却只有孤独作为陪伴。他对人心的坚硬和冷漠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苦涩。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沉,通过对寒冷、孤独和内心挣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形成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无奈和孤独的情感,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感。它通过对人情冷暖和人生境遇的反思,引发读者对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yàn qīng dōu
宴清都
tīng chè nán lóu gǔ.
听彻南楼鼓。
hán xiāo jiǒng yù hú bīng lòu chí dù.
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
chóng wēn jǐn wò, dī hù qīng zhān, qū tōng zhū hù.
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
xún yán xì jué hán méi, tàn jì mò gū shān bàn lǚ.
巡檐细嚼寒梅,叹寂寞、孤山伴侣。
gèng xìn yǒu tiě shí xīn cháng, guǎng píng jǐ dù céng fù.
更信有、铁石心肠,广平几度曾赋。
hán shēn shì yōng yáng qiú, sōng láo zì zhuó, shuí bàn yín kǔ.
寒深试拥羊裘,松醪自酌,谁伴吟苦。
mā sā zuì yǎn, lán gān xiào pāi, bái ōu jīng qù.
摩挲醉眼,阑干笑拍,白鸥惊去。
liáng yuán shèng shǎng zhòng yuē, jiàn yù shù qióng huā chǔ chù.
梁园胜赏重约,渐玉树、琼花处处。
pà liǔ tiáo wèi jué chūn fēng, qīng qīng zài fǒu.
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
拼音:hán shēn shì yōng yáng qiú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先祖
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
高祖
陈嘉谟,官至右朝奉郎。
曾祖
陈膏(?-1142),字泽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后续娶明州(今属浙江宁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间(1126-1127)陈膏官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教授,金兵逼郡,属官大都逃走,唯独陈膏与太守张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迁后,知泉州惠安县(今福建惠安)。曾以单枪匹马招降反贼,擢为殿中侍御史,鄞僧王法恩谋逆,事觉,有人请求屠城镇压,陈膏力论多杀非圣世事,胁从者均得以从轻处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
祖父
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晚号菊坡,生于仙游,14岁时父去世,以荫授铅山县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因其父陈膏续娶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望族汪氏女,遂定居于梅江,成为鄞县梅墟(今鄞州区邱隘镇)陈氏之祖。但居仁生于仙游,且进士题名时仍记为兴化仙游县,后迁居莆田黄石东华村(见乾隆《仙游县志·科第》,《兴化府志》等均列为“莆田人”)。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官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谥“文懿”,赠金紫光禄大夫,《宋史》有传。陈居仁育有六子,名:巩、革、晔、芾、卓、阜。
伯父
陈卓(1167-1251),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亦掌纶诰,“罄翰苑赐金创堂,名曰世纶”,登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
父亲
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庆元三年(1197)官承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