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消摇共来往”出自宋代王炎的《次韵子大四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ng jù xiāo yáo gòng lái wǎ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杖屦消摇共来往”全诗: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
杖屦消摇共来往,更添林下一閒人。
《次韵子大四绝》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抽身幸免坐毡针,
镜里休怜白发新。
杖屦消摇共来往,
更添林下一閒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从繁忙的世事中解脱出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表达了抛开名利和功名的愿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他选择了一个闲适的生活,放下一切烦恼,享受自然的美好。诗中表现出对自由、平静和退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摆脱了繁琐的世务和社会压力,选择了一个宁静自在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比作坐在毡针上的人,意味着他的生活避开了世俗的烦恼和纷扰。他提到自己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但他并不忧伤,反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新形象。
诗中的“杖屦消摇共来往”以及“林下一闲人”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心愿。他放下了行走时所需的拐杖和鞋子,消除了一切喧嚣和动荡,享受与自然相处的宁静时光。他成为林中的一位闲人,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得到心灵的安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退隐生活的美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它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情感,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退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宁静、自由和舒适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追求。
cì yùn zi dà sì jué
次韵子大四绝
chōu shēn xìng miǎn zuò zhān zhēn, jìng lǐ xiū lián bái fà xīn.
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
zhàng jù xiāo yáo gòng lái wǎng, gèng tiān lín xià yī xián rén.
杖屦消摇共来往,更添林下一閒人。
拼音:zhàng jù xiāo yáo gòng lái wǎng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