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从曾未款”出自宋代赵蕃的《送昭礼还金陵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cóng céng wèi k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相从曾未款”全诗:诵君赠遗诗,吃吃口不倦。
相从曾未款,取别宁我愿。
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
诵君赠遗诗,
吃吃口不倦。
相从曾未款,
取别宁我愿。
竟乖卜邻约,
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
我复何所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赵蕃对昭礼离去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诗词通过简练而深沉的语言,传达出明确的情感和意境。
诗的开头,"诵君赠遗诗",意味着赵蕃正在朗诵这首送别的诗。"吃吃口不倦"描绘了他朗诵诗篇时的悲伤心情,口中的言辞带有忧愁之意。
下一句"相从曾未款"表达了他们相随的时光虽然不长,但关系深厚。"取别宁我愿"表明了赵蕃对昭礼离开的不舍之情,愿意陪伴他,而不是分离。
接下来的两句"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揭示了他们两人因为各自的命运和责任而分离的无奈。"卜邻约"指的是他们曾经共同立下的约定或誓言,但最终却无法实现。"搏沙散"意味着逐沙而散,象征他们的分别。
最后两句"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表达了赵蕃对昭礼的期望和希望。他希望昭礼不会忘记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愿怀恨的心情。这两句诗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友情和离别的理解和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明确的语言传达了赵蕃对昭礼离去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友情和分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昭礼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接受,展现出淡泊忧愁的情感态度。
sòng zhāo lǐ hái jīn líng sì shǒu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
sòng jūn zèng yí shī, chī chī kǒu bù juàn.
诵君赠遗诗,吃吃口不倦。
xiāng cóng céng wèi kuǎn, qǔ bié níng wǒ yuàn.
相从曾未款,取别宁我愿。
jìng guāi bo lín yuē, suì zuò bó shā sàn.
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
jūn rú bù wǒ wàng, wǒ fù hé suǒ hèn.
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
拼音:xiāng cóng céng wèi kuǎ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