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王帝伯恁催班”出自宋代阳枋的《杨居士送眼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wáng dì bó nèn cuī bā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皇王帝伯恁催班”全诗:去来云去不干山,花落花开春又还。
世事总归明眼里,皇王帝伯恁催班。
诗词:《杨居士送眼药》
朝代:宋代
作者:阳枋
译文:
杨居士送来眼药,云朵离去不触及山巅,花朵凋零又绽放,春天再度回归。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明亮的眼睛中显露,皇权贵族催促忙碌。
诗意:
这首诗由宋代阳枋所作,以杨居士送眼药为主题。诗中描述了云彩离去不触及山巅,花朵凋零又重新绽放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循环不息、物我两忘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寓意着人生的变幻无常和永恒循环,以及眼睛作为洞察世界的窗口。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到世间的事物都在明亮的眼睛中显露,皇权贵族不断催促忙碌。这句话折射出社会中权力和劳动的对立,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赏析:
《杨居士送眼药》以婉约清丽的笔调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和眼睛的明亮,折射出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洞察。诗人将自然的循环与人生的起伏相结合,表达了对于世事变迁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情感温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相对照,体现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深刻思考和对权力与劳动的观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折射出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诗人婉约清新的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复杂的情感和人生的真谛,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yáng jū shì sòng yǎn yào
杨居士送眼药
qù lái yún qù bù gàn shān, huā luò huā kāi chūn yòu hái.
去来云去不干山,花落花开春又还。
shì shì zǒng guī míng yǎn lǐ, huáng wáng dì bó nèn cuī bān.
世事总归明眼里,皇王帝伯恁催班。
拼音:huáng wáng dì bó nèn cuī bān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