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兮得一半儿白日”出自元代卢挚的《折桂令》,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gāng xī dé yī bàn ér bái rì,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刚兮得一半儿白日”全诗: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狂嬴。
五十年除兮昼黑,刚兮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图走鸟飞。
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折桂令·想人生七十犹稀》是元代作家卢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
十载狂嬴。
五十年除兮昼黑,
刚兮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图走鸟飞。
子细沉吟,
都不如快活便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认为即使活到七十岁,人生的时间依然很短暂。百岁光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的时间不多。在这七十年的时间里,前十年如同顽童一般天真无忧,后十年则是在奋斗中度过。而在中间的五十年中,时间过得更快,仿佛昼夜颠倒,只能得到一半的白日。岁月如风雨催促着人走向未知的彼岸,就像鸟儿飞翔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通过对人生不同时期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残酷和无情。诗中的“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一句,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强调了时间的珍贵。而后面的描写则通过对童年、奋斗和中年时光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诗词中的“五十年除兮昼黑,刚兮得一半儿白日”一句,用黑暗昼夜颠倒的形象,形容了时间的快速流逝。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感和无法逆转的现实。
最后的两句“风雨相催,图走鸟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表达了作者对于快活的追求。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作者认为沉吟思考不如快活自在来得实在。这种豁达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呼吁人们珍惜时间,享受生活。
整首诗词简练而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敬畏和对快活生活的向往。
zhé guì lìng
折桂令
xiǎng rén shēng qī shí yóu xī, bǎi suì guāng yīn, xiān guò le sān shí.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qī shí nián jiān, shí suì wán tóng, shí zài kuáng yíng.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狂嬴。
wǔ shí nián chú xī zhòu hēi, gāng xī dé yī bàn ér bái rì.
五十年除兮昼黑,刚兮得一半儿白日。
fēng yǔ xiāng cuī, tú zǒu niǎo fēi.
风雨相催,图走鸟飞。
zǐ xì chén yín, dōu bù rú kuài huó pián yí.
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拼音:gāng xī dé yī bàn ér bái rì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卢挚的散曲作品以“怀古”题材为多,如《洛阳怀古》、《夷门怀古》、《吴门怀古》等等。作者登临凭吊,往往吐露对于时势兴衰的感慨,调子比较低沉。他虽然身为显宦,却有不少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以及描写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的作品,如〔双调·蟾宫曲〕《田家》,描写了盛夏农村“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的景象,语言本色,意致自然。
他的散曲风格明丽自然,贯云石说:“疏斋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阳春白雪序》)这大致概括了卢挚作品的艺术风格,如〔沉醉东风〕《秋景》、〔湘妃怨〕《西湖》等都体现了这种特色。他的写恋情的作品蕴藉委婉而又不失明晓自然。如〔落梅风〕《别朱帘秀》,吸收了民歌的白描手法,感情深挚。
家门寒微
陆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相传出生在苏州嘉兴城内甜水井(今嘉兴市区斜西街东首)。陆氏自东汉末即为江南望族,陆贽出生时家门已衰落。父陆侃曾任溧阳县令,早逝,贽受母教成长。
德宗内相
大历六年(771年),陆贽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尉,后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去参见,交谈了三天,张镒认为他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母亲大人一日的费用。”陆贽不肯接,只收了一串茶叶,说:“斗胆不收您赠送的厚礼。”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主簿(《新唐书》作渭南县尉,后迁任监察御史。
唐德宗即位后,派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巡视天下。陆贽游说使者,请求用“五术”察看风俗民情,“八计”考察地方官政绩,“三科”选拔才智出众的人才,“四赋”管理财政“,六德”安定疲困的人,“五要”精减官员。唐德宗为太子时就听说过陆贽的名声,此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当时藩镇跋扈,朝政紊乱,叛军陷长安,军阀朱泚僭称帝,陆贽随德宗避乱奉天,转为考功郎中。李怀光叛乱,又扈从德宗逃往梁州,转谏议大夫。长安收复后,还东京转任中书舍人。自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负责起草文诏,甚得朝廷倚重,号称“内相”。时当危难之际,朝政千头万绪,大量诏书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凡所论列,无不曲尽情理。
陆贽供职翰林院,受到德宗的亲近信任。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但是无论大事小事,德宗一定要与陆贽商量,所以当时人们把他叫做内宰相。德宗无论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陆贽伴随。由于梁州、洋州道路险恶难行,德宗曾经与陆贽失散。过了一夜,陆贽还没有到来,德宗担惊发愁流眼泪,征召能够找到陆贽的人,赏赐一千金。过了许久,陆贽才到,德宗非常高兴,太子以下的人们都来祝贺。然而,陆贽常常直言谏诤,有违德宗的意旨。卢杞虽被贬官,但德宗内心中还是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诉卢杞的邪恶导致了变乱,德宗虽然表面上同意,心中却很不高兴。所以,刘从一、姜公辅都从低的职位进用为宰相,陆贽得到德宗的恩宠和知遇虽然隆盛,却没有出任宰相。回到京城后,只任中书舍人。母亲韦氏仍然在江东,德宗皇帝派宦官接她回京城。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解除了官职,寄住在东都洛阳。各方面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收,只有韦皋是贫贱时的故交,事先通报,说所送的礼物是皇帝命令他收的,他才收下。
贞刚律己
德宗又命宦官把陆贽父亲的灵柩从嘉兴护送到洛阳安葬。守丧期满后,陆贽以权知兵部侍郎职务召回,又任翰林学士。陆贽入朝谢恩时,拜伏在地抽泣,德宗也感动地站起身来,改换容仪抚慰他。爱重礼遇更加优厚,天下的人认为他能当宰相。但窦参对他一向心怀不满,嫉妒他。陆贽也多次向德宗报告窦参的罪过。
贞元七年(791年),罢翰林学士职,拜兵部侍郎,知贡举。
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被免,陆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出任宰相。
陆贽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具有远见卓识。在当时社会矛盾深化,唐王朝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他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德宗忠言极谏,建议皇帝了解下情,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任贤黜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这些建议有些为德宗采纳,化为实际政策。特别是在藩镇叛乱举国动摇的情势下,规劝德宗下诏罪己,为德宗起草了诚挚动人的诏书并颁行天下,前线将士为之感动,有的听到后痛哭,叛乱者上表谢罪。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危局,唐王朝摇摇欲坠的局面得以转危为安。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他认为立国要以民为本,对“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尖锐对比,深为愤慨,同情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力劝德宗爱人节用,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
受诬被免
陆贽为相期间,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谄佞德宗信用,“天下嫉之如仇”。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的罪行。德宗不高兴,于贞元十年(794年)罢陆贽为太子宾客。
陆贽本来谨慎小心,一向不与宾客交往。裴延龄猜到德宗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发怒,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后来德宗又渐渐思念他,恰逢薛延任忠州刺史,传达德宗慰劳的旨意。韦皋多次上奏章请求让陆贽代领剑南节度使,德宗还记恨他,不肯授任。
陆贽谪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50卷,供人们治病使用。
卒于贬所
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诏书还没有到达贬所而陆贽已逝,享年五十二岁,获赠兵部尚书,谥号宣。后从祀孔庙西庑四十七位。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陆贽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