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抚政须能”出自宋代赵蕃的《寄送周子中监丞赴舒州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ó fǔ zhèng xū né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摩抚政须能”全诗:欲问淮南米,皆云岁不登。
疲羸不难活,摩抚政须能。
但使荒田辟,无劳铸铁增。
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
《寄送周子中监丞赴舒州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寄送周子中监丞赴舒州二首
欲问淮南米,皆云岁不登。
疲羸不难活,摩抚政须能。
但使荒田辟,无劳铸铁增。
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
诗意:
这首诗词中,作者赵蕃寄给周子中监丞赴舒州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诗中提到淮南米的问题,指的是淮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稳定,导致米价高涨。作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保证人民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他认为政府官员需要具备善于治理的能力,才能缓解人民的困境。诗中还提到荒田,暗示着耕地的荒芜和农业生产的不足。作者呼吁政府要开垦荒地,提高农业产量,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最后,作者表示自己的心意虽然苦涩,但仍然敢于表达,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共鸣。
赏析:
赵蕃的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府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淮南米的价格上涨和荒田的荒芜,凸显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他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摩拍民情,努力解决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此外,诗中的最后两句"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情况的坦诚和对于批评的勇敢,希望相关人士能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他的意见和建议。
这首诗词虽然是宋代的作品,但其中的社会问题和对政府的期望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政府官员勤勉履职,为民众谋福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人对社会贤能清政的期待,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批评。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jì sòng zhōu zi zhōng jiān chéng fù shū zhōu èr shǒu
寄送周子中监丞赴舒州二首
yù wèn huái nán mǐ, jiē yún suì bù dēng.
欲问淮南米,皆云岁不登。
pí léi bù nán huó, mó fǔ zhèng xū néng.
疲羸不难活,摩抚政须能。
dàn shǐ huāng tián pì, wú láo zhù tiě zēng.
但使荒田辟,无劳铸铁增。
sù shū níng gǎn jì, kǔ yǔ wèi yí zēng.
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
拼音:mó fǔ zhèng xū né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