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令寒屋回春温”出自宋代陈师道的《答黄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o lìng hán wū huí chūn w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要令寒屋回春温”全诗:冰泥断道雪塞门,远坊累日无行人。
卧闻喧呼谁叩阍,稚子往问鹿骇奔。
黄生学诗用力新,急手疾口如翻盆。
冲风踏冻送七言,要令寒屋回春温。
是时积阴又黄昏,叫闹索火惊四邻。
迩来结字稳且匀,岂不见我参寥君。
嗟吾老矣心尚存,後来得子空马群。
径须赤手缚麒麟,四大海水一口吞。
丈夫意气抗浮云,道逢其人两手分,妒妇拊膺王右军。
诗词《答黄生》是宋代陈师道所作,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冰泥断道雪塞门,
远坊累日无行人。
卧闻喧呼谁叩阍,
稚子往问鹿骇奔。
这首诗以描绘冬季冰封的景象为开篇,寒冷的天气使道路被冰泥所阻断,雪堆封住了门户。长街上连续几日都没有行人经过,作者躺在床上听到外面喧闹声,不禁好奇地问守门的人是谁,年幼的孩子跑去问却又被鹿吓得跑回来。
黄生学诗用力新,
急手疾口如翻盆。
冲风踏冻送七言,
要令寒屋回春温。
接着,诗中提到了黄生,他是一个学诗的新手,但他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诗意,手忙脚乱、口若悬河。他奋不顾身地走在寒风中,踏着冰冻的土地,为了将自己的七言诗送进冰冷的房间,希望给屋里带来春天的温暖。
是时积阴又黄昏,
叫闹索火惊四邻。
迩来结字稳且匀,
岂不见我参寥君。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积阴指的是阴云密布,天色黄昏暗淡。由于寒冷,人们纷纷喊叫着索要火,惊动了附近的邻居。然而,最近我结识的一位名叫参寥的朋友,他的字写得稳定而工整,不禁让我敬佩。
嗟吾老矣心尚存,
後来得子空马群。
径须赤手缚麒麟,
四大海水一口吞。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自己虽然年纪已老,但内心依然充满激情。尽管我已经年迈,但我仍然有心有志,虽然我现在得到了子嗣(子女),却像马群一样空虚。我决心要以赤手空拳去捕捉传说中的神兽麒麟,甚至能一口吞下四大海水。这里的麒麟和海水象征着远大的目标和壮丽的事业。
丈夫意气抗浮云,
道逢其人两手分,
妒妇拊膺王右军。
最后几句以丈夫意气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行走的道路上,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时,两人的手紧密相握,共同迎接挑战。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妒妇拊膺,来形容女性的坚强和激情。王右军是一个历史典故中的女性角色,她以坚定和勇敢而著名。
这首诗通过描绘冰封的景象以及诗人和黄生的对话,展现了冬季的严寒和人们对温暖的渴望。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黄生学诗的赞赏和对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的肯定。诗的结尾强调了丈夫意气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志同道合的人们相互支持与拼搏的精神。整首诗情绪激昂,意境清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理想的迫切渴望。
dá huáng shēng
答黄生
bīng ní duàn dào xuě sāi mén, yuǎn fāng lèi rì wú xíng rén.
冰泥断道雪塞门,远坊累日无行人。
wò wén xuān hū shuí kòu hūn, zhì zǐ wǎng wèn lù hài bēn.
卧闻喧呼谁叩阍,稚子往问鹿骇奔。
huáng shēng xué shī yòng lì xīn, jí shǒu jí kǒu rú fān pén.
黄生学诗用力新,急手疾口如翻盆。
chōng fēng tà dòng sòng qī yán, yào lìng hán wū huí chūn wēn.
冲风踏冻送七言,要令寒屋回春温。
shì shí jī yīn yòu huáng hūn, jiào nào suǒ huǒ jīng sì lín.
是时积阴又黄昏,叫闹索火惊四邻。
ěr lái jié zì wěn qiě yún, qǐ bú jiàn wǒ cān liáo jūn.
迩来结字稳且匀,岂不见我参寥君。
jiē wú lǎo yǐ xīn shàng cún, hòu lái de zi kōng mǎ qún.
嗟吾老矣心尚存,後来得子空马群。
jìng xū chì shǒu fù qí lín, sì dà hǎi shuǐ yī kǒu tūn.
径须赤手缚麒麟,四大海水一口吞。
zhàng fū yì qì kàng fú yún, dào féng qí rén liǎng shǒu fēn,
丈夫意气抗浮云,道逢其人两手分,
dù fù fǔ yīng wáng yòu jūn.
妒妇拊膺王右军。
拼音:yào lìng hán wū huí chūn wēn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一生信受佛法,喜欢与僧人、居士相往来,他写了很多与佛有关的塔铭、墓表,还作有《华严证明疏》、《佛指记》等文章。
他特别推崇《华严经》,他在《华严证明疏》中说∶得有此经,庆幸平生孰如今日,实力贫而家富,将口诵而心通。誓尽此生敬供不息,在在处处如佛之存,劫劫生生以今为始。伏愿诸佛所说如庆喜而常闻,一生之间与善财而同证(《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七)。表示此生遇此新矣!有此足矣!这也是他所以能够保持高节、不恤贫穷的原因。
陈师道不独专心佛典,于儒、道经籍也皆深涉。在三教关系上,他主张“道通”、“道一”,异不在道,而在于世异、说异。
他说∶大道一而今之教者三,三家之役相与诋訾。盖世异则教异,教异则说异。尽己之道则人之道可尽,究其说则他说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异,其传与不传也耶(《面壁庵记》,同上,卷十五)!
陈师道说明了三教之道是一致不背的,只是因为后来世道的变化,人说的差异,从而相互诋訾,从而有了传与不传的区别。
在《白鹤观记》一文中,他又就释老的关系指出,“夫老释氏之教并行,于世而有衰盛,世遂以为优劣。又谓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二氏离行而合妄,其所异者因于俗也。至其隆替则系于世,世之好恶则系其习……”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的观点。师道还具体地列出了三教的传承世系,认为唯有“释自能仁”,从始至今,代有其人。师道以上关于三教的关系之说是比较新颖、深刻的,于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值得注意。
儒、道、释通融是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宋代文人的文化结构大都有此特点,陈师道亦然。他们都是本于儒学又濡染道、释的。其未入仕即以居士自命,也有类似的文化心理背景:以道艺处士自期、以自由人格自重、以通晓佛理自慰。
陈师道体弱多病,因而希望通过诵佛经、守戒持斋等方式减轻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延长寿命。他曾与妻同谒佛寺,称弟子,买经发誓,并长期断酒持斋诵经。
但他却似乎更需要从佛门求得解脱之道,有时甚至产生出世之念:“更欲置身须世外,世间元自不关人”,“终当捐世事,来作卧云人”。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复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
大体上说,陈师道的诗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要“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需要“拆东补西裳作带”(《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不免显得竭蹶。而在学杜这一方面,也仅仅专致于形式格律,所以虽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却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学杜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例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春怀示邻里》)。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诗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则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画,要求辞意独造,但生硬处仍不脱江西派的习气。他也有一些感情朴挚的诗,如“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诗对外舅提出规劝,方回评为“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见。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出行,有诗思,就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呻吟累日,恶闻人声,所以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病起荆江亭即事》)。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诗作思想深度不够和时见拗涩。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书旧词后》)。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 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四库全书总目》)。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