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到得杯行愁不饭”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到得杯行愁不饭”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席上信笔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de bēi xíng chóu bù fà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得杯行愁不饭”全诗

《席上信笔六首》

到得杯行愁不饭

春云无绪不禁风,小立中庭数落红。
到得杯行愁不饭,独红隐隐睡濛濛。


赏析


《席上信笔六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云无绪不禁风,
轻柔的春云没有着落,任由微风吹拂,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云彩飘逸轻盈的景象,与风相互交织。

小立中庭数落红。
纷纷扬扬的花瓣轻轻地飘落在院子里,
这句诗通过描述花瓣飘落的场景,表现出春天的景象和悠闲的氛围。

到得杯行愁不饭,
一直等到酒杯端来,忧愁难以入口,
这句诗通过描写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烦扰。

独红隐隐睡濛濛。
孤独的花朵隐约地沉入梦乡,
这句诗通过形容孤独的花朵渐渐入睡,表达了一种寂寥和冷清的氛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云彩、花瓣、酒杯和花朵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春云、落红、愁饭、隐睡等形象都呈现出一种柔和、恬静的氛围。

整首诗意味深长,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孤独、忧愁和寂寥的体验。这些情感和意境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暗示,诗人展示了他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痛苦和孤独的感知。这首诗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包含了对人情世故、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传达了对人生苦痛和孤独的感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词更具韵味和艺术价值。

“到得杯行愁不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í shàng xìn bǐ liù shǒu
席上信笔六首

chūn yún wú xù bù jīn fēng, xiǎo lì zhōng tíng shǔ luò hóng.
春云无绪不禁风,小立中庭数落红。
dào de bēi xíng chóu bù fàn, dú hóng yǐn yǐn shuì méng méng.
到得杯行愁不饭,独红隐隐睡濛濛。

“到得杯行愁不饭”平仄韵脚


拼音:dào de bēi xíng chóu bù fà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