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雨赖公诚独至”出自宋代阳枋的《和杨提刑喜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ng yǔ lài gōng chéng dú zh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请雨赖公诚独至”全诗:诏许归耕荷圣王,又夫衰病过南方。
幸亲博洽前无辈,每欢平反后必昌。
请雨赖公诚独至,回天愧疚我德多凉。
作诗志喜亲衔袖,玩把浑如七宝装。
《和杨提刑喜雨》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诏令农民回归田野,象征着圣明的君王的关怀。然而我这位衰老而病痛的官员,却远离朝廷,来到南方。幸运的是,我与亲友相处融洽,无人超越前辈,每次平反之后都会昌盛。我请求雨水,依赖着圣明的公正,结果雨水独自降临,使我感到愧疚,因为我的德行已经多年凉薄。我写下这首诗,表达我对喜事的愉悦,仿佛把宝石装饰在衣袖上,光彩夺目。
诗意:
《和杨提刑喜雨》描绘了阳枋作为一个衰老而病痛的官员,在南方远离朝廷的生活。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与亲友相处融洽,且能感受到圣明君王的关怀。当他请求雨水时,雨水降临,使他感到愧疚,意识到自己的德行已经多年凉薄。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喜事的愉悦,心情如同把宝石装饰在衣袖上一般光彩夺目。
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手法刻画了阳枋作为一个衰老病痛的官员的境遇,展示了他远离朝廷而生活在南方的情景。然而,诗中并没有抱怨和消极情绪,反而通过描绘他与亲友的和谐相处和圣明君王的关怀,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心态。
在阳枋请求雨水的情节中,诗人表达了对圣明君王的信任和对公正的讴歌。雨水的降临使阳枋感到愧疚,意识到自己的德行已经多年凉薄,这体现了他对道德准则的敬畏和自省。
最后两句描述了阳枋写诗的心境,用玩把浑如七宝装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和创作的兴致。整首诗既展示了阳枋作为一个衰老官员的现实困境,又透露出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hé yáng tí xíng xǐ yǔ
和杨提刑喜雨
zhào xǔ guī gēng hé shèng wáng, yòu fū shuāi bìng guò nán fāng.
诏许归耕荷圣王,又夫衰病过南方。
xìng qīn bó qià qián wú bèi, měi huān píng fǎn hòu bì chāng.
幸亲博洽前无辈,每欢平反后必昌。
qǐng yǔ lài gōng chéng dú zhì, huí tiān kuì jiù wǒ dé duō liáng.
请雨赖公诚独至,回天愧疚我德多凉。
zuò shī zhì xǐ qīn xián xiù, wán bǎ hún rú qī bǎo zhuāng.
作诗志喜亲衔袖,玩把浑如七宝装。
拼音:qǐng yǔ lài gōng chéng dú zhì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