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西风开却”出自元代王庭筠的《谒金门 赋玉簪》,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yè xī fēng kāi qu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一夜西风开却”全诗:秋萧索。
灯火新凉帘幕。
翠被不禁临晓薄。
南楼闻画角。
想见玉壶冰萼。
一夜西风开却。
梦觉乌啼残月落。
幽香无处著。
愦?闲蝗?梢皇祝*据元吴师道敬乡录卷一云,此乃宋俞紫芝诉衷情词,当为王庭筠所书,并非其自作。
全金诗误作王词,辽海丛书辑黄华集,*
《谒金门 赋玉簪》是一首元代的诗词,作者是王庭筠。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凉意渐浓。灯火熄灭,帘幕飘动。翠色的被子不能抵挡黎明的轻薄。在南楼上听到画角声,想象着见到镶嵌着玉簪的冰凉花瓣。一夜西风吹开了那扇门,梦醒时乌鸦啼叫,残月西沉。幽香无处寻觅。愦?闲蝗?梢皇祝。
译文:
秋天的寂寥。灯火渐冷,帘幕摇摆。翠绿的被子难挡黎明的轻薄。在南楼听到画角声,想见到镶嵌着玉簪的冰凉花瓣。一夜西风吹开了那扇门,梦醒时乌鸦啼叫,残月下沉。幽香无处寄托。愦?闲蝗?梢皇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寥寥无几的景物和一系列冷静的描述构成了整个诗篇。诗人通过描写灯火熄灭、帘幕飘动、被子薄薄等细节,表达了秋天的凉意和寂寥。南楼上传来的画角声让人联想到一朵镶嵌着玉簪的冰凉花朵,这种想象增添了一丝诗意的温暖和柔美。然而,一夜西风吹开门扇,梦醒时乌鸦啼叫,残月西沉,使得这种美好的想象只能在梦中存在。而幽香无处著的描写,则强调了诗中的凄凉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秋天的凉意和寂寥。诗人运用了冷暖对比的手法,将灯火新凉与翠被临晓薄相对照,增强了秋天的寒冷感。南楼闻画角的描写使得整首诗中注入了一丝温暖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一夜西风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幻想,乌鸦啼叫和残月落下更加强调了诗中的凄凉和无奈。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美好的追求,给人一种深邃而凄美的意境。
yè jīn mén fù yù zān
谒金门 赋玉簪
qiū xiāo suǒ.
秋萧索。
dēng huǒ xīn liáng lián mù.
灯火新凉帘幕。
cuì bèi bù jīn lín xiǎo báo.
翠被不禁临晓薄。
nán lóu wén huà jiǎo.
南楼闻画角。
xiǎng jiàn yù hú bīng è.
想见玉壶冰萼。
yī yè xī fēng kāi què.
一夜西风开却。
mèng jué wū tí cán yuè luò.
梦觉乌啼残月落。
yōu xiāng wú chǔ zhe.
幽香无处著。
kuì? xián huáng? shāo huáng zhù jù yuán wú shī dào jìng xiāng lù juǎn yī yún, cǐ nǎi sòng yú zǐ zhī sù zhōng qíng cí, dāng wèi wáng tíng yún suǒ shū, bìng fēi qí zì zuò.
愦?闲蝗?梢皇祝*据元吴师道敬乡录卷一云,此乃宋俞紫芝诉衷情词,当为王庭筠所书,并非其自作。
quán jīn shī wù zuò wáng cí, liáo hǎi cóng shū jí huáng huá jí,
全金诗误作王词,辽海丛书辑黄华集,*
拼音:yī yè xī fēng kāi què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王庭筠善诗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以七言长诗造语奇险见称。元好问《中州集》称赞他“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又在《黄华墓碑》中说他“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况周颐云:“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唯王黄华小令,间涉幽峭之笔,绵邈之音。“(《惠风词话》卷三)王庭筠诗虽然工于造语,风格清隽,但偏于模拟,较少艺术独创性。其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这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间金代诗坛脱离现实的风气。其存诗近30首,存词10多首,被元好问收入《中州集》及《中州乐府》。
书画,山水师任询(字君谟),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与党怀英、赵沨、赵秉文俱以书法成名家,其画与诗文紧密结合,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世影响甚大。传世作品《幽竹枯槎图》卷,绢本,墨笔,卷末王庭筠以大行书题识曰:“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该画笔墨富有变化,柏树用笔潇洒爽朗,水墨淋漓,霜韵铁骨;画竹笔力挺劲,叶如刀裁,纵恣奔放,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明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说:“庭筠书法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元初,子山诸人不及也。”金国元好问认为:庭筠书法虽有北方胡羯末的雄悍之气,却也风流蕴藉。元袁櫵说:“黄华老人悉祖宝章,故其大气超轶抗衡。”后人对其书法评论是很高的。
著有《王翰林文集》40卷、《黄华集》、《藂辨》10卷等,但多散佚于金末衰乱之世。存世墨迹有《幽竹枯槎图题辞》,碑刻有《博州重修庙学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北文献史学家金毓黻编著的王氏《黄华集》,收录其文章诗词,并编撰《年谱》传于世。
王庭筠:于公元1151年出生在金代辽东,今营口熊岳地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左相张浩的外孙、书画家米芾的外甥、汉朝太原贤士王烈的32世孙。其父王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1160年)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为官清正,学识渊博,时人誉之为“辽东夫子”,娶太师南阳郡王张浩之女,生四子,王庭筠排行第三。
庭筠自幼聪颖,《元氏墓碑》载,六岁同父兄诵书,能通大义,七岁学诗,十一岁赋文做诗,读书五行俱下,日记五千余言。涿郡才子王修,不随流俗,很少对人有所赞许,但一见庭筠,便许以国士。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受官承事郎,调任恩州军事判官。在任时,“计获谋为不轨的郡民邹四,开释无辜受牵连的百姓千余人”。但是在以严刑为尚的政治环境下,却不升反降,再调馆陶主簿,仍困于簿书期会,通检推排的工作。任满后卜居彰德(即相州,今安阳),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召入馆阁,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鉴定内府书画,集所见珍品与当时士大夫家藏前贤墨迹汇刻成《雪溪堂帖》(今已佚)。后迁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1196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
承安四年,起用为应奉翰林文字。
泰和元年(1201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章宗秋山射猎,应制赋诗三十余首,甚被奖誉,将要大用。
泰和二年(1202年)十月十日,去世,终年52岁,金章宗特写诗追悼。
其子王曼庆(一作王万庆),字禧伯,号澹游,善墨竹、树石,有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