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却唱阳关去别伊”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却唱阳关去别伊”出自宋代周孚先的《鹧鸪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chàng yáng guān qù bié y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却唱阳关去别伊”全诗

《鹧鸪天》

却唱阳关去别伊

曾唱阳关送客时。
临岐借酒话分离。
如今酒被多情苦,却唱阳关去别伊
欢会远,渺难期。
黄垆门掩昼阴迟。
青楼更有痴儿女,谩忆胡姬捧劝词。


赏析


诗词:《鹧鸪天·曾唱阳关送客时》

曾唱阳关送客时,
临岐借酒话分离。
如今酒被多情苦,
却唱阳关去别伊。

欢会远,渺难期,
黄垆门掩昼阴迟。
青楼更有痴儿女,
谩忆胡姬捧劝词。

中文译文:

曾经在阳关唱送客,
离别之际借酒言别。
如今回首,酒已成了多情的痛苦,
却再次唱起阳关去与你别离。

欢乐的相聚遥远,难以期待,
黄昏的门户关闭得太晚。
青楼里还有那些痴情的男女,
我随口忆起胡姬的劝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先创作的《鹧鸪天·曾唱阳关送客时》。诗人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苦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首节描述了诗人曾经在阳关唱送客的情景,阳关是指边关的阳台,送客是离别的场景。第二节以离别时的酒宴为背景,诗人借酒言别,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别离的悲伤。

第三节中,诗人回首往事,发现酒已成了多情的苦痛,意味着他喝酒时的欢乐变成了离别时的伤感。然而,他却再次唱起阳关去别离,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离别的不舍。

最后一节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中,黄昏时分门户关闭得太晚,暗示着离别的时机已经过去,再次相聚变得遥远而渺茫。诗人提到青楼里的痴情男女,可能是指妓院中的人物,他忆起胡姬的劝词,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以离别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和不舍之情。通过阳关送客和酒宴的描写,诗人将离别的情感与现实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情的共鸣。

“却唱阳关去别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céng chàng yáng guān sòng kè shí.
曾唱阳关送客时。
lín qí jiè jiǔ huà fēn lí.
临岐借酒话分离。
rú jīn jiǔ bèi duō qíng kǔ, què chàng yáng guān qù bié yī.
如今酒被多情苦,却唱阳关去别伊。
huān huì yuǎn, miǎo nán qī.
欢会远,渺难期。
huáng lú mén yǎn zhòu yīn chí.
黄垆门掩昼阴迟。
qīng lóu gèng yǒu chī ér nǚ, mán yì hú jī pěng quàn cí.
青楼更有痴儿女,谩忆胡姬捧劝词。

“却唱阳关去别伊”平仄韵脚


拼音:què chàng yáng guān qù bié yī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周孚先周孚先,字修东,明代潮阳著名学者,有名的孝子,隐士,还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在理学和诗文方面都颇有成就。

作者介绍


周孚先的生平

  学者、孝子、隐士、诗人——记明代潮阳著名学者周孚先。

  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陈白沙学说崛起南粤,在潮州很快得到反响,赴新会师事白沙的潮州学者甚众。至正德、嘉靖年间,私淑白沙学说或师事白沙弟子者更盛,白沙学说在当时潮州已颇为流行。薛中离把阳明学说带进潮州后形成王学的潮州学派,两派互相交流,成为当时潮州乃至全国理学的两大阵营。潮阳周孚先便是白沙弟子湛甘泉(名若水)的高弟。成为当时潮州的著名理学学者。周氏不仅在理学上颇有心得,在诗文方面也很有成就。他为当时所称道还因为他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位蔑视功名、唯求自适的真正隐士。孚先字克道,号西山,潮阳桃溪人。为宋理学大家周敦颐裔孙、潮州刺史周梅叟之后。省、府县志俱有传。现将他的主要生平分四个方面分述如下:

学者

  周孚先正德十四年举省试第四名,心慕理学,无意功名,从白沙弟子吴向游学,同学者有峡山东溪人同榜举人郑经正、郑经哲兄弟。他因此几次没有赴京参加会试,到嘉靖七年秋至金陵(南京),从学湛甘泉先生,与关中吕柟、信州吕怀、吉州邹守益三太史、武陵蒋信诸先生相师友,共印证。得甘泉学说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之旨,获益深且厚。周孚先初游金陵时,与吕怀邂逅于壁水,当时周氏衣衫简陋、容貌癯瘦,沉默寡言。但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好友,一同求学于湛甘泉。周氏曾经与吕柟论学,当谈到“精一执中”之旨时,吕柟认为:“这是日用常做之事,平常简易,只不过是别人当为难事而已。”周氏应声道:“知道的认为容易,不知道的就感到困难。” 吕柟惊叹其理解精辨之深,特此告知甘泉先生:“湛门有接班人了!”甘泉先生得知周氏学问以达到如此境界,也很惊喜。因为天地事物本来是由简易而进入繁难,不能入于易,则不能入于难;不能入于简,则不能入于繁。当时讲求理学者,往往迷惑于繁难中而不能自解。所以甘泉先生和吕柟闻此才大加赞赏。

  第二年秋,甘泉先生被召为北京礼部侍郎,周氏绝意仕途,与吕怀送至彭城后返回故里,隐居桃溪,与吴向、刘瑞葵等潮阳学者探讨性命之学。近薛中离之门,相与讲求不倦。当时“巡按洪公垣嘉其行,征以币而不出;司成吕公怀高其志,劝以仕而不起。学问真切,征于督学田公汝成辩复之书;易简自求,见于太史吕公柟送归之序。二守刘公魁聆其议论,则以真儒亟称;大尹宋公元翰阅其文章,亟以师表叹服。是皆学术之炳炳可观,称论之籍籍有据者也。”

  他辑有《甘泉先生文录类选》一书,并为之作序。该书故宫博物馆有藏本。他还将研究理学的心得形之笔端,论著颇多。如《心统说》表达其明性之原,《修文叙》表明其论学宗旨等,在当时影响颇大,成为当时潮州的理学名家。可惜大部分论著被倭寇焚毁。后来他的季子周光镐于隆庆二年(1568)上京赴考,下第后与澄海唐伯元到信州师事父执吕怀,收集到孚先与吕怀过去互相赠送酬唱的诗文作品。后光镐为官吴越间,穷十年之力,辑佚了其先严的若干遗篇,与隆庆四年举人、侄儿周笃棐一同编校成书,名曰《桃溪逸稿》。该书已佚,现能读到的佚文只是聊聊数篇而已。为之兴叹不已!

孝子

  孚先中举后不赴春闱(会试),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在,不远游。”其父嘉靖元年去世,至七年他才奉母命勉强上京,在南京从甘泉游学而不赴考。一年多后又从南京返乡,见母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他奉侍父母就养无方,出入必告;待弟友爱,教子以义。甘泉先生称其为“孝子”。故在当时以“孝子”称道于世。

  他还增葺泗水大宗祠,准家礼,行宗法,置田赡嫡,崇本明伦,敦宗睦族。由于他和其父亲“躬行孝义,雅尚彝纶,创祠宇以奉先;崇礼教以范族。”族人溯本兴思,合议恭迎孚先与其父配享泗水大宗祠。因其子光镐贵,赠官中大夫、四川参政,故按古制:“士大夫祭于庙”,因将祖祠改名为“周氏大宗世封列族家庙”。族人与有荣焉。

隐者

  孚先退隐桃溪后,著“桃溪精舍”于西山,立“求志堂”作为聚徒讲业之所。甘泉先生还为“求志堂”和“善养堂”寄赠题匾。他为“求志堂”题到:“迩者有自岭外来者,能道周子隐于西山之麓,匾其居曰‘求志’,体认天理之教,而授徒讲学其中。予蚤(通“早”)知周子之志贞于自适也,故寄题云。”他隐居之处与鲁庵先生吴向筑于和平桥北练江之滨的“月庭”讲道堂相近,烟水相映。时与东溪二郑孝廉从吴先生鼓棹垂纶于溪云山水间,超然自适。他偶尔一登罗浮、阴那山,稍作憩息,以务内观。他再也无意仕途,从此隐居讲学以终。时人称其为“西山真隐”,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真正隐者的初衷。

诗人

  孚先诗文集已佚,今世所传诗作只有载于《县志》中的《西山漫兴》七绝四首、《阴那山志》中七律一首和录于甘泉先生为其所作《墓志铭》中的绝笔诗一首而已。存诗虽不多,但四首绝句却尽显其诗人才情和怡淡自适的隐者风范。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