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行古路”出自宋代王炎的《赠平首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àn yán xíng gǔ l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愿言行古路”全诗:家在青山下,投閒岁月多。
杜门长却扫。
杖锡独经过。
学佛非无法,哦诗恐是魔。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萝。
《赠平首座》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在青山下,投閒岁月多。
杜门长却扫,杖锡独经过。
学佛非无法,哦诗恐是魔。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炎对平首座的赠词,他描述了自己在青山下的生活,寻觅安闲的岁月。王炎平日里清静地打扫着自己的住所,独自拄着杖头和拿着禅杖经过。他认为学习佛法并非没有效果,但他念诗写作的同时也担心这可能是一种迷惑。他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沿袭古人的道路,不要让自己被藤萝所覆盖。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的内心思考和对自身身份的思考。他将自己的家置于青山之下,表达了他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境。投閒岁月多,意味着他渴望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杜门长却扫,杖锡独经过,描述了他独自行走的情景,以及他修行的姿态。这里的杖锡和禅杖象征着他与佛法的关联,表明他对修行的追求。
然而,王炎也有对自己诗写的疑虑。他认为学佛法可能有其功效,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诗写会成为一种迷惑,具有某种魔力。这种内心的矛盾和迷惑使得他对自己的创作持有警惕和谦虚的态度。
最后,王炎表达了自己希望言行能够沿袭古人的道路的愿望,不希望被琐事和世俗之事所遮蔽。他希望自己的诗词创作能够保持纯粹和高尚,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玷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对自身生活和创作的思考,以及他对佛法与诗写之间的关系的探索。通过对自身身份和修行的思考,他表达了对纯粹和高尚创作的追求。
zèng píng shǒu zuò
赠平首座
jiā zài qīng shān xià, tóu xián suì yuè duō.
家在青山下,投閒岁月多。
dù mén zhǎng què sǎo.
杜门长却扫。
zhàng xī dú jīng guò.
杖锡独经过。
xué fó fēi wú fǎ, ó shī kǒng shì mó.
学佛非无法,哦诗恐是魔。
yuàn yán xíng gǔ lù, mò qiǎn fù téng luó.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萝。
拼音:yuàn yán xíng gǔ lù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