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玉笛传佳曲”出自宋代葛立方的《天宝三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zhī yù dí chuán jiā q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但知玉笛传佳曲”全诗:翠辇重登勤政楼,红桃依旧唱凉州。
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
《天宝三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葛立方。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翠辇重登勤政楼,
红桃依旧唱凉州。
但知玉笛传佳曲,
不记铃声动客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象,一个重要人物再次登上政务楼,享受着权力和荣耀,但他却只关注着玉笛所奏的美妙乐曲,而忘记了铃声所传达的人民的苦难和忧愁。
赏析:
《天宝三绝》通过描写政务楼,翠辇和红桃等元素,以及玉笛和铃声的对比,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权力者对于民众的苦难和需要的漠视。
首先,翠辇是皇帝的驾车,重登勤政楼意味着重要的官员再次回到政务大楼,象征着权力和荣耀的归来。
红桃唱凉州是指宫廷中的歌妓或乐师演唱凉州曲,凉州是一个远离都城的地方,而红桃的歌声却传遍了宫廷,暗示着官员们对权力的追求和享乐的虚浮。
然而,作者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引入了对比。作者说他们只知道玉笛传佳曲,也就是皇帝欣赏美妙的音乐,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而忘记了铃声所传递的客愁,也就是人民的疾苦和困境。
这种对比暗示了权力者对于人民的冷漠和忽视,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享乐和权力的延续,而忽略了人民的需要和痛苦。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传达了对于权力者的批判,呼吁他们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它提醒我们,领导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关注人民的需要,而不仅仅追求个人的权力和享乐。
tiān bǎo sān jué
天宝三绝
cuì niǎn zhòng dēng qín zhèng lóu, hóng táo yī jiù chàng liáng zhōu.
翠辇重登勤政楼,红桃依旧唱凉州。
dàn zhī yù dí chuán jiā qū, bù jì líng shēng dòng kè chóu.
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
拼音:dàn zhī yù dí chuán jiā qū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