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必为天下荣”出自唐代齐己的《君子行》,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óng bì wèi tiān xià ró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荣必为天下荣”全诗:圣人不生,麟龙何瑞。
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
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君子行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
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
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
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齐己
中文译文:
圣人若不出世,珍贵的麟凤如何能出现。
高大的梧桐树若没有,凤凰又何处停歇。
我听闻古代有君子,他们待人处世都懂得时机,根据情况进退。
只有以身荣天下,有耻为天下所耻。
若只是一味进取,或者只是退缩,
又何必使用虚伪的言辞,以获取荣誉和自诩呢?
诗意:
这首诗以君子行为主题,表达了君子品德与行为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圣人、麟龙、凤凰等表现了珍贵和卓越,然而,君子并不一定存在于世间。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君子的高贵与稀少。诗人指出,君子行事谨慎,懂得时机,能根据情况灵活进退。君子的荣誉与羞耻是与天下共享的,而不是个人自负。作者强调了真诚与坦率的重要性,认为不应该追求虚假的文章,只为了追求名誉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珍贵的象征物麟龙和凤凰,以及高大的梧桐树,突出了君子的稀缺和高尚品质。诗人认为,君子的品行应该源于内心,行事有时有度,进退合理。诗人表达了对虚假与虚伪的批判,并强调了真正的荣耻应该是与天下共享的。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崇高追求和对虚伪行为的不屑。这首诗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君子行为的理念,是对高尚品德的颂扬和对虚伪行为的警示。
jūn zǐ xíng
君子行
shèng rén bù shēng, lín lóng hé ruì.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
wú tóng bù gāo, fèng huáng hé zhǐ.
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wú wén gǔ zhī yǒu jūn zǐ, xíng cáng yǐ shí, jìn tuì qiú jǐ.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
róng bì wèi tiān xià róng,
荣必为天下荣,
chǐ bì wèi tiān xià chǐ.
耻必为天下耻。
gǒu jìn bù rú cǐ, tuì bù rú cǐ,
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
yì hé bì yòng xū wěi zhī wén zhāng, qǔ róng míng ér zì měi?
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拼音:róng bì wèi tiān xià róng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平韵) 下平九青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