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经转战”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友人西上》,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nián jīng zhuǎn zh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十年经转战”全诗:羁心不自解,有别会沾衣。
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
十年经转战,几处便芳菲。
想见函关路,行人去亦稀。
《送友人西上》是唐代刘长卿的一首诗,在表达诗人对友人西行的送别之情的同时,也寄托了自身的思念之情。诗句如下:
羁心不自解,有别会沾衣。
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
十年经转战,几处便芳菲。
想见函关路,行人去亦稀。
这首诗中,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深沉而真挚。首句“羁心不自解,有别会沾衣”,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牵挂之情,即使是友人离去,他的心仍然不得自由。接着的“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描绘了春天的草又厚又长,在五陵远客回归的时候,仿佛要将友人的身影也一并覆盖。这里的“五陵”指的是位于长安城南的五座宫墓,而“远客归”意味着离开长安的人们再次回到这里。
第三句“十年经转战,几处便芳菲”表达了友人经历了十年的战乱和转战,但在一处处地方春日依旧宜人。这里的“十年经转战”是指友人历经战乱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而“几处便芳菲”则是指即使在这些困苦的环境下,友人的仁德和品德仍然光辉耀眼。
最后一句“想见函关路,行人去亦稀”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这里常常有来往的行人,而“行人去亦稀”则意味着友人离去后,函谷关的行人变得稀少。这是诗人思念友人的一种表达,他想念着友人的归来,但又觉得很遥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凄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离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将友人离别的伤感与追思之情相结合,使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乡的愁绪。而友人经历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则凸显了友人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品质。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sòng yǒu rén xī shàng
送友人西上
jī xīn bù zì jiě, yǒu bié huì zhān yī.
羁心不自解,有别会沾衣。
chūn cǎo lián tiān jī, wǔ líng yuǎn kè guī.
春草连天积,五陵远客归。
shí nián jīng zhuǎn zhàn, jǐ chù biàn fāng fēi.
十年经转战,几处便芳菲。
xiǎng jiàn hán guān lù, xíng rén qù yì xī.
想见函关路,行人去亦稀。
拼音:shí nián jīng zhuǎn zhà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