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如闻父母之名”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如闻父母之名”出自两汉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wén fù mǔ zhī mí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闻父母之名”全诗

《诫兄子严敦书》

如闻父母之名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赏析


诫兄子严敦书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注释
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诫兄子严敦书创作背景

  马严 、马敦兄弟俩是马援二哥马余的儿子。兄弟俩的身世悲凉,马严7岁时,父亲马余卒于扬州牧任内;8岁时,母亲也辞世西归。两个7、8岁的小孩突遭大变,父母双亡,寄养在时任梧安侯相的表兄曹贡家。汉光武帝建武四年 ( 公元28年 ),马援随刘秀东征,路过梧安,顺将马严兄弟带回洛阳。这时马严已经13岁了。以孝悌传家的马援,将兄子视同己出,严加教诲。此封家书就是经典事例。更可贵的是,马援写这封家书给严敦二侄时,正是他率军远征交趾的时候。在戎马倥偬,军务缠身的非常时刻。他还惦记着子侄的教育,忙中寻暇,万里传书,殷切之情,流于言表,肃严之意,沁人肺腑;而且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汉代士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使人时刻保持戒惧状态,谦虚、谨慎以求保全自我, 从而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汉代士人们把这种戒惧意识在诫文中转化为对修身养德的强调。

诫兄子严敦书鉴赏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如闻父母之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è xiōng zi yán dūn shū
诫兄子严敦书

yuán xiōng zi yán dūn, bìng xǐ jī yì, ér tōng qīng xiá kè.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yuán qián zài jiāo zhǐ, huán shū jiè zhī yuē:" wú yù rǔ cáo wén rén guò shī, rú wén fù mǔ zhī míng: ěr kě dé wén, kǒu bù kě dé yán yě.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hǎo yì lùn rén cháng duǎn, wàng shì fēi zhèng fǎ, cǐ wú suǒ dà è yě: níng sǐ, bù yuàn wén zǐ sūn yǒu cǐ xíng yě.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rǔ cáo zhī wú è zhī shén yǐ, suǒ yǐ fù yán zhě, shī jīn jié lí, shēn fù mǔ zhī jiè, yù shǐ rǔ cáo bù wàng zhī ěr!" lóng bó gāo dūn hòu zhōu shèn, kǒu wú zé yán, qiān yuē jié jiǎn, lián gōng yǒu wēi.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wú ài zhī zhòng zhī, yuàn rǔ cáo xiào zhī.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dù jì liáng háo xiá hǎo yì, yōu rén zhī yōu, lè rén zhī lè, qīng zhuó wú suǒ shī.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fù sāng zhì kè, shù jùn bì zhì.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wú ài zhī zhòng zhī, bù yuàn rǔ cáo xiào yě.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xiào bó gāo bù dé, yóu wèi jǐn chì zhī shì, suǒ wèi' kè gǔ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 zhě yě.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xiào jì liáng bù dé, xiàn wèi tiān xià qīng bó zi, suǒ wèi'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zhě yě.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qì jīn jì liáng shàng wèi kě zhī, jùn jiāng xià chē zhé qiè chǐ, zhōu jùn yǐ wéi yán, wú cháng wèi hán xīn, shì yǐ bù yuàn zǐ sūn xiào yě.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如闻父母之名”平仄韵脚


拼音:rú wén fù mǔ zhī mí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将军,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作者介绍


马援的生平

家庭出身
  马援的先祖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先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后子孙以马为姓;一说为归化的匈奴人。-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大臣。马通与兄莽何罗与江充善,因此参与巫蛊之乱。后武帝反思巫蛊之祸,开始对参与制造巫蛊之乱者的惩处。莽何罗见此,非常害怕。于是他铤而走险,与其弟马通、莽安成合谋要刺杀武帝。但是阴谋被金日磾发现并阻止,于是莽何罗兄弟宗族俱被杀。
  马通虽死,马通之子马实却没有被处死。马实于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马实生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马援。

早年生活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援年少而有大志,几个哥哥感到奇怪,曾教他学《齐诗》,但马援却不愿拘守于章句之间,就辞别兄长马况,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谁知没等马援起身,马况便去世了。马援只得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间,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肃衣冠,从不踏进家门。
  后来马援当了郡督邮。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后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供他指挥役使,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
  马援种田放牧,能够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而收获颇丰。当时,共有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数万斛。对着这田牧所得,马援慨然长叹,说:“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羁留西州
  初仕隗嚣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选拔马援为掾,并把他推荐给王莽。王莽于是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新朝灭亡,马援和哥哥增山连率(官名)马员一起离开了各自的任所,跑到凉州避难。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即位后,马员到洛阳投奔光武帝。马援则羁留在西州,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定计。

  出使蜀地
  同年,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去探听虚实。马援跟公孙述本为老乡,而且交情很好,本以为这次见面定会握手言欢,没想到公孙述却摆起皇帝架子。公孙述先陈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进见,待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宾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都布单衣、交让冠。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席间,公孙述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
  马援的随从宾客以为受到了礼遇,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则认为公孙述只是是装腔作势,不能久留天下士,于是毅然返回陇右,并对隗嚣道:“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

  盛赞光武
  公元28年(建武四年),马援携带隗嚣的书信到洛阳,在宣德殿面见刘秀。刘秀道:“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我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他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不久,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转到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任命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马援要回西州时,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马援回来后,隗嚣询问东方的传言和在京师的得失。马援道:“前次到朝廷,陛下多次接见我,每次与其在宴间谈话,从夜谈到清晨,陛下的才能勇略,不是别人所能匹敌的,且坦白诚恳,无所隐瞒。胸怀阔达而有大节,大抵与高帝相同,而其经学之渊博,处理政事和文章辞辩,在前世无人可比。”隗嚣又问:“他比高祖怎样?”马援回答:“不如。高帝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为;而今上喜爱政事,处理政务能恰如其份,又不喜欢饮酒。”隗嚣心里不高兴,说:“像你这样说,他倒胜过高祖了。”话虽如此说,隗嚣到底还是相信马援。他同意归汉,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

平定陇西
  归顺光武
  马援携家属随隗恂到洛阳,数月都没有被任命职务。他发现三辅地区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率领宾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时,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汉朝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汉朝。马援上书刘秀,陈述消灭隗嚣之策。

  堆米成山
  刘秀采纳马援的计策,令他率突骑五千,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陈述利害祸福,分化瓦解隗嚣集团。
  马援又写信给隗嚣部将杨广,陈说利害,希望他能归附汉朝并劝谏隗嚣悬崖勒马。杨广没有答复。
  公元32年(建武八年),刘秀亲征隗嚣。军队到了漆县,不少将领认为前途情况不明,胜负难卜,不宜深入险阻,刘秀也犹豫不定,难下决心,正好马援奉命赶来。刘秀连夜接见,并将将领们的意见告诉马援,征询他的意见。于是,马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如果乘机进攻,定获全胜。说着,他命人取些米来,当下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刘秀大喜道:“敌虏已在我眼中了。”遂决意进军。第二天,光武帝挥军直进,抵达高平第一城。当时凉州牧窦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车5000辆与刘秀会合,分数路攻陇。隗嚣大将十三人及部众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逃至西城,援陇蜀军李育、田弇逃至上邽。汉军占领了天水的16座属县,刘秀派吴汉、岑彭围西城,派耿彝围上邽。至此,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9-2
  此战,马援“堆米为山”是此战取胜的重要原因,这在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抚平羌乱
  公元33年(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作为来歙的副手,统领诸军驻守长安。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羌族不断侵扰边境,不少羌族更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金城一带属县多为羌人所占据。来歙就此事上书,说陇西屡有侵扰祸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派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在浩亹占据要隘进行抵抗,马援和扬武将军马成率兵进击,羌人将其家小和粮草辎重聚集起来在允吾谷阻挡汉军。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如其来,大惊,远远地逃入唐翼谷中。马援挥师追击,羌人率精兵聚集北山坚守。马援对山摆开阵势佯攻,吸引敌人,另派几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并击鼓呐喊。羌人不知有多少汉军袭来,纷纷溃逃。马援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但因为兵少,没有穷追敌人,只把羌人的粮谷和牲畜等财物收为汉军所有。此战,马援身先士卒,飞箭将其腿肚子都射穿了。刘秀得知后,派人前往慰问,并赐牛羊数千头。马援像往常一样,又把这些都分给了部下。
  当时,金城破羌以西,离汉廷道途遥远,又经常发生变乱,不好治理。朝廷大臣商议,要把该地区舍弃。马援持不同意见,他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还完整牢固,适于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舍弃不管,任羌人占据湟中,那么,以后将有无穷的祸患。
  刘秀听从了他的意见,命武威太守把从金城迁来的三千多客民全都放回原籍。马援又奏明朝廷,为他们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建造工事,开导水利。鼓励人们发展农牧业生产,郡中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马援还派羌族豪强杨封说服塞外羌人,让他们与塞内羌族结好,共同开发边疆。另外,对武都地方背叛公孙述前来归附的氐人,马援以礼相待,奏明朝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之位,赐给他们印缓,并撤回马成的军队。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马援命令部队选择适宜地方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并以逸待劳。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次,在靠近县城的地方,乡民们结伙械斗仇杀。人们误认为羌人要造反,惊慌失措,争先恐后涌人城来。狄道县县长闻变,赶到马援府门,请示关闭城门,整兵戒备。马援当时正与宾客饮酒,得此消息,大笑道:“烧羌怎敢再来进犯我。晓谕狄道长回去守舍,胆小怕死的,可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来,才知是虚惊一场,大家愈发佩服马援。
  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马援被征为虎贲中郎将。

见重汉室
  马援关心国事。遇到该说的话,从不隐饰回避。他在陇西时,发现币制混乱,使用不便,就上书给朝廷,提出应该像过去一样铸造五铢钱。朝廷把他的建议提交三府审议。三府奏明刘秀,认为马援的建议不可行,这事就搁置起来了。
  后来,马援回朝,马上就去找回了自己的奏章。见奏章上批有十几条非难意见,便依据情理加以驳正解释,重新写成表章上奏。刘秀见他言之有理,采纳了他的意见,天下从此得益很多。

一平岭南
  同年,维汜(曾蛊惑百姓,后被杀)的弟子李广纠集徒党,攻下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朝廷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人讨伐,又被李广打败,于是派出马援。马援组织诸郡兵马一万余,击斩李广等人。
  不久,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征侧便在麊泠趁机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刘秀命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
  公元42年(建武十八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43年(建武十八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犒赏三军,大发感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进击征侧余党都羊等,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岭南。马援见西于县辖地辽阔,有三万二千多户,边远地方离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书刘秀,请求将西于分成封溪、望海二县。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马援还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从此之后,当地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所谓“奉行马将军故事。”
  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北击乌桓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皇家陵园不能保全,就自愿请求率兵出征,朝廷同意了。还月余,会匈奴、乌桓寇扶风,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行,许之。
  公元45年(建武二十一年),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马援无所得而还师。

二平岭南
  马援曾经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为何独不答礼他?”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就算他显贵,怎能失掉长幼的辈份呢?”梁松因此记恨马援。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武陵有五溪,即雄溪、门溪、西溪、潕溪、辰溪,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故称“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刘秀考虑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马援当面向刘秀请战,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刘秀见马援豪气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动,笑道:“这个老头好健康啊!”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出征前,亲友来给马援送行。马援对老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龄紧迫余日已经不多,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参与后事,特别难以调遣,我独为此耿耿于心啊。”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马援率部到达临乡,蛮兵来攻,马援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入竹林中。此前,当部队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究竟该从哪儿进发,刘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耿舒,就是马援在出发时说的那些权贵子弟中的一个,想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皇帝裁决,皇帝同意马援的意见。
  三月,马援率军进驻壶头。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

身死蒙冤
  但耿舒却在此时写信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马援一状:“前次我上书建议当先进攻充县,粮虽难运而兵马得以展开使用,军人数万争先奋进。今困在壶头不得进,大众忧郁将死,实可痛惜。前次到临乡,贼无故自己到来,当时如果乘夜攻击,就可消灭掉。伏波用兵像西域的贾胡,到一处后就止步不前,因此失利。今果然困于疾疫,都如我所预言的一样。”耿弇收到此信,当即奏知刘秀。刘秀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旧恨难消,乘机诬陷马援。刘秀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梁松对马援素有怨恨,原因比较复杂。一是马援写信告诫晚辈,梁松曾受到牵累。
  马援当年南征交趾,在前线听说侄儿马严、马敦到处乱发议论,讥刺别人,而且跟一些轻狂不羁的人物结交往来,便立即写信劝诫他们。信中举杜季良之例。杜季良当时正任越骑司马,他的仇人以马援此信为据,上奏章控告他,说他:“行为轻薄,乱群惑众,伏波将军从万里外写信回来以他训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与之交往,将煽动轻佻虚伪,败乱我中华。”刘秀览此奏章,把窦固、梁松召来严加责备,并且把奏章和马援的信给他们看。二人叩头流血,才免去罪过。结果杜季良被罢官,龙伯高则被升任零陵太守。
  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常吃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这薏苡能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当时人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以为肯定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点,分不到便纷纷议论,说马援的坏话。但马援那时正受刘秀宠信,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说马援曾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运回。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说马援确曾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刘秀更加愤怒。
  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不知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惧不安。马援的尸体运回,不敢埋和原来的坟地,只买了城西几亩地,草草埋葬在那里。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景况十分凄凉。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们到朝廷请罪。刘秀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刘秀这才命令安葬马援。
  前任云阳令朱勃也上书为马援鸣不平。
  公元60年(永平三年),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汉明帝在云台图画建武年间的名臣列将,为了避椒房之嫌,单单没画马援。东平王刘苍观看图像时,问明帝道:“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的像呢?”明帝笑而未答。
  公元74年(永平十七年),马援夫人去世,朝廷方才为马援聚土为坟,植树为标记,建筑祠堂。78年(建初二年),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谥马援为忠成侯。

马援的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
  公元1083年(北宋元丰六年),宋神宗追封马援为忠显王。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宋徽宗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马援。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马援亦位列其中。

马援的轶事典故

虮虱无依
  有一次,马援在寻阳平定山林乱者,曾上表给皇帝,其中有这样的话:“破贼须灭巢,除掉山林竹木,敌人就没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头上生了虮虱,剃一个光头,虮虱也就无所依附了。”据说,光武帝览书后,觉得马援这办法、这比喻,都堪称绝妙,赞叹之余,来了个当场运用,下令把宫中小黄门头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头。

善鉴名马
  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便把它铸成骏马的模型,回朝后献给皇帝。他在表章中说:“在天上走莫如龙,在地上走莫如马。马是兵甲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大用。国家太平时可用以识别尊卑顺序,国家有变乱时可以克服远近的患难。过去有麒麟,一日可行千里,伯乐见了,明白不疑。近代有西河子舆,也明相法。子舆传给了西河仪长孺,长孺传给了茂陵丁君都,君都传给了成纪杨子阿,我曾经拜子阿为师,接受了相马骨法。在事实上考验,时见功效。我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想以活马为形,则骨法难备于一马之身,又不可传于后世。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上,皇帝下诏把此马立于鲁班门外,并把鲁班门改名为金马门。我现在严谨地依据仪氏的马络头,中帛氏的口齿,谢氏的嘴唇马鬣,丁氏的身中,把这数家骨相集中在一个模型上以为法度。”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皇帝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

马革裹尸
  起初,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马援说:“我希望你有好话教导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呢?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个大县,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有什么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智力低下,不知如何回答。”
  马援说:“如今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你确实是烈士啊,确实是应当那样啊”。

马援铜柱
  马援在平定“二征起义”后,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其柱铭文为:“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在劝诫侄儿马严、马敦的信中说:“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褵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马伏波射潮
  据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廉州的海中经常有海浪三波连珠而起,声响如打雷一般,名为三口浪。相传旧时有九口,马援将其中六口射灭。

马援的评价

  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马革裹尸,令人钦佩。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

马援的纪念建筑

马援祠
  马援祠遗址建于清代,它位于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来到马援祠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马氏后裔缅怀先祖所立下的石碑。而中国杨凌马援故里海内外联谊总会也设立在这里。
  马援祠里供奉着马援、马融、马超三位著名历史人物。马援,字文渊,兴平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战功被封为扶波将军,封新昔候。马援的祖先据说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打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扶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陵。在马援祠内,立着一块马援故里碑,为康熙三十六年所立功德碑。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印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记述了马融、马援、马超的生平概况。如今海外马姓族人把杨凌马援祠当成了宗族圣地,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多次来到杨凌祭祖。在马援祠前,就立着两块祭祖纪念碑,马援祠已经成立杨凌和海外华人联系的一个纽带。

马援墓
  马援墓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西3.5公里的伏波村旁,是一座圆形夯土堆墓,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墓前有“汉伏波将军马公墓”和“始祖伏波将军马公援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援墓”石碑各一通,精美石雕一块。

伏波庙
  在湖南省渌口镇湘江分流渌江边,有一处为马援建造的公园,名伏波公园(庙),本地人视马援为心中的“守护神”,毛主席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伏坡公园寄宿一晚。
  后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尊马援为先祖,奏请唐王恩准伏波将军马援为昭陵(灵)英烈王。
  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踞湖南时,在伏波岭立神祠,名曰 “伏波祠”,又称 “大王庙” 。
  另在广西横县也有一座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

伏波祠
  雷州伏波祠又名伏波庙,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创于东汉,是岭南古老祠庙之一,属雷州市文物保持单位。祠内敬奉西汉邳离侯路博德及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位伏波将军。

马援的作品集述

  马援有诗《武溪深行》,据崔豹《今古注》记载,《武溪深行》是马援南征交趾时所作的。其门生爰寄生擅长吹笛,马援于是作歌,令爰寄生吹笛来应和,取名曰《武溪深》。

  马援能文,著有《诫兄子严敦书》、《上铜马式表》、《铜马相法》、《上疏言隗嚣》、《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弃》、《上书请复铸五铢钱》、《击寻阳山贼上书》、《上书请正印文》、《至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上言》、《征交趾上言》、《将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奏请分西于县》、《与隗嚣将杨广书》、《铜柱铭》等。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