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扶藜处处读苔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扶藜处处读苔碑”出自宋代赵蕃的《呈折子明丈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lí chǔ chù dú tái bē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扶藜处处读苔碑”全诗

《呈折子明丈十首》

扶藜处处读苔碑

儿时已见葆真诗,写诵抄藏不惮疲。
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


赏析


《呈折子明丈十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儿时已见葆真诗,
写诵抄藏不惮疲。
白首始游衡岳寺,
扶藜处处读苔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诗人自幼就阅读、吟诵、抄录和珍藏着葆真的诗作,不辞辛劳。到了晚年,他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去登上衡山的岳阳寺,到处触摸着长满青苔的碑文。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己与诗歌的关系的回忆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倾注与敬畏之情。第一句表达了诗人自幼就接触到葆真的诗作,充分展示了他对诗歌的早期热爱和执着。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诗歌的不懈追求,无论是写作、吟诵还是抄录,他都从未感到厌倦。这种情感传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努力。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年老之后才得以实现的梦想。他白发苍苍地来到衡山的岳阳寺,这是一个名胜古迹,同时也是葆真所在的地方。扶藜处处读苔碑,诗人伏案细读着墙上长满青苔的碑文,这种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文人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深沉情感和对过去文人的敬佩。通过描绘诗人与诗歌的亲密关系,以及晚年实现心愿的场景,诗词传递了一种对文学传统的敬畏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扶藜处处读苔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éng zhé zǐ míng zhàng shí shǒu
呈折子明丈十首

ér shí yǐ jiàn bǎo zhēn shī, xiě sòng chāo cáng bù dàn pí.
儿时已见葆真诗,写诵抄藏不惮疲。
bái shǒu shǐ yóu héng yuè sì, fú lí chǔ chù dú tái bēi.
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

“扶藜处处读苔碑”平仄韵脚


拼音:fú lí chǔ chù dú tái bēi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