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翁相见亦偶尔”出自宋代陈著的《次韵刘后村所赠延庆主僧圭复翁诗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wēng xiāng jiàn yì ǒu ěr,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与翁相见亦偶尔”全诗:古往今来几过帆,天高地下一浮庵,与翁相见亦偶尔,一笑无言意自参。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古往今来几过帆,
天高地下一浮庵,
与翁相见亦偶尔,
一笑无言意自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陈著写的,题为《次韵刘后村所赠延庆主僧圭复翁诗三首》。诗人通过几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与僧圭复翁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自然随缘的心境。
首先,诗人用“古往今来几过帆”来形容时光的流转。这句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帆船是一种象征旅途的意象,说明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历经多次迁徙和转变。
接着,诗人描绘了“天高地下一浮庵”,这是一座在天空和地面之间悠然漂浮的庙宇。浮庵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界,与前一句“几过帆”形成了呼应。这里的浮庵也可以理解为僧圭复翁所在的寺庙,表达了僧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然后,诗人写道“与翁相见亦偶尔”,表示与僧圭复翁相遇只是偶然的,这种相遇的稀少性使得它显得更加珍贵和特殊。
最后一句“一笑无言意自参”,表达了诗人与僧圭复翁相见时的心境。这句话中的“一笑无言”表明了言语的无能,而“意自参”则表达了诗人在默默相对中与僧人心意相通,增添了一种默契和亲近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流转、超然境界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的思考与感悟。它以淡泊宁静的姿态,传达了对于生活的深邃思考和对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追求。
cì yùn liú hòu cūn suǒ zèng yán qìng zhǔ sēng guī fù wēng shī sān shǒu
次韵刘后村所赠延庆主僧圭复翁诗三首
gǔ wǎng jīn lái jǐ guò fān, tiān gāo dì xià yī fú ān,
古往今来几过帆,天高地下一浮庵,
yǔ wēng xiāng jiàn yì ǒu ěr, yī xiào wú yán yì zì cān.
与翁相见亦偶尔,一笑无言意自参。
拼音:yǔ wēng xiāng jiàn yì ǒu ěr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